目前,我國的城市建設正值飛速發展的階段,在我國總的商品能耗當中,城市建設的能源消耗占比越來越高,而我國目前公共建筑能源利用的效率相對較低,另外也比較缺乏對公共建筑的節能監管。因此,文章基于設計節能監管體系各個環節的制度,對監管體系每一個環節對技術路線的要求做了初步的分析,對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進行了初步探究。
1、公共建筑能耗特點分析
所謂大型公共建筑,指的是單體建筑大于2萬m2,并且使用中央空調的公共建筑,諸如辦公建筑、商業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衛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樞紐等。通過相關統計得知,大型公共建筑占比城鎮建筑總面積僅有4%,但其年耗電量占比卻達到了22%。由于建筑時間比較早,節能水平比較低。
2、分項計量現狀分析
要實現良好的節能管理,對用能情況的準確了解是基本前提。通過調查得知,很多公共建筑都沒有進行分項計量儀表的安裝和使用,公用一個電表的現象比較普遍,更有甚者從未安裝和使用水電表。另外,很多單位或建筑缺乏對建筑物設備的有效管理,對建筑物資料的保存非常不完善,并不了解建筑物設備的使用情況。所以,辦公與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采取分項計量,動態監測重點建筑的能耗情況,促進聯網統計能耗與審計能源的實現,并統一分析進行匯總。
3、節能監管體系的建立分析
3.1對節能監管體系的內容進行解析
關于節能監管體系的建立,其涵蓋的內容主要有:(1)進行建筑基本信息的調查統計,包括辦公建筑與公共建筑的建筑面積、使用功能、結構形式以及年度能耗總量等信息;(2)審計重點用能單位的能源情況;(3)公開公示能耗統計與能源審計結果;(4)進行能耗監測平臺的建立,主要針對的是重點城市中的重點建筑。
3.1.1對能耗進行監測
所謂能耗監測,指的是針對高能耗重點建筑,進行分項計量裝置的安裝使用,然后采用遠程傳輸等手段進行能耗數據的實時采集和分析,以此來動態實時監測重點城市和建筑的能耗狀況;對建筑的用能情況實現全國聯網,進行匯總分析。分項計量要實現對每一個用能系統的計量,基于此,就可以分析出能耗大的設備有哪些,為建筑的進一步節能改造奠定基礎。
3.1.2對能耗進行統計
所謂對能耗進行統計,指的是按照季度和年度調查統計辦公與公共建筑的能耗(水、點、燃氣與熱量)狀況,并以此進行的相關分析。而這些所有的數據信息,也將成為政府進行建筑節能監管措施與經濟激勵政策指定的數據來源和依據,同時也是政府與業主進行節能管理與改造的基礎。能源審計最初最原始的數據便是能耗的統計,另外,能耗統計也保證了公共建筑能效公示與用能定額的切實可行。
3.1.3對能源進行審計
對建筑能源進行管理與節能監管,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對能源的審計。西方發達國家的政府,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經開始對建筑能源進行審計,客觀公正的考察用能單位建筑能源使用的效率、消耗水平以及能源利用的經濟效果,定量分析用能單位建筑能源利用的狀況,并審計、監測、診斷以及評價建筑能源利用的效率、消耗水平以及能源經濟與環境的效果。
3.1.4對能效進行公示
所謂能效公示,指的是在官方網站或主流媒體上,政府定期向社會公示建筑能耗統計與能源審計的結果。其作用在于促進業主之間自發進行建筑能耗比較,總結建筑高能耗、低能效的原因,從而采取相關措施進行節能管理與改造,最大程度上降低建筑能耗。另外,能效公示可以有效引導居民節能的意識,具有極強的示范與帶動作用。
3.1.5相關制度的建設
對能耗定額標準與超定額加價制度進行明確是制度建設中最重要的內容。通過大型公共建筑合理用能水平的確定,以此得出用能定額,來衡量建筑用能。通過政府頒布實施,賦予其法律法規效力。而基于用能定額,對建筑能耗超出的部分進行累進加價就是超定額加價。這是對高能耗建筑進行的負激勵政策,以此激勵公共建筑進行節能管理與改造。
3.2監管體系建立的意義分析
通過節能監管體系的建立,能夠采集并監測能源消耗的數據,然后進行一系列統計和分析診斷,來達到用能的科學化管理。能耗監測是監管體系里最重要的環節,而建筑節能工作的基礎就是掌握準確的能耗數據。通過采用分項計量,促進節能監測平臺的建立,并將檢測到的數據進行橫向的分析比較,發現問題找到出路,積極進行節能管理與改造,從而努力促進公共建筑的能耗降低。
4、結語
綜上所述,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具體包括能耗監測、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效公示以及制度建設等五個方面,它們是有機統一的整體。通過能耗監測平臺的搭建,促進節能監管體系的建立,能夠有效的統計分析公共建筑能耗現狀,從而精心用能指標的設立,有獎有罰,促進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同時對高能耗建筑開展節能管理與改造,促進節能降耗得以實現,并爭取讓健全、規范化的建筑節能監管體系最終走向全國。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