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生產設備一周晝夜不停歇
元宵制作時先將餡料做好,沾上水,再揉入盛滿糯米粉的容器內搖動,反復多次后即可成型。元宵外層的干糯米粉極易吸水,保質期多為兩三天,冷藏存儲只能將保質期延長一小段時間,而一經冷凍就會產生裂紋導致吃時露餡。因而元宵是一種只能現做現吃的產品。
手工生產元宵的方式制作效率低,節日里急劇增加的銷量顯然不是手工生產能夠滿足的。市場上出現了元宵制作機械——制餡機和元宵機。盡管元宵的制作工藝簡單,但是并沒有實現全機械化制作。在制餡階段,可以使用制餡機代替手工對餡料的切制,如許昌智工公司的HB26元宵制餡機采用同步對模系統,能夠通過擠壓餡料使之成型,內部配備了導桿幫助餡料脫模,能夠消除餡料伸縮性不同造成的脫模困難情況。餡料制成后需要過水進入搖制階段,因為元宵制作無法一次成型,需要經過多次過水搖制流程,因而目前過水階段仍需人力操作。搖制階段則是元宵機的工作范圍,據筆者了解,元宵機不僅可以制作有餡料的元宵產品,無餡料的小元宵、其他食品的滾制包衣也在其生產范圍內。
元宵生產企業在元宵節前一周左右最是繁忙。據有關報道顯示,去年北京稻香村的元宵生產線在元宵節前一周開足馬力生產,30多臺元宵機以及300多名工人日夜不停地趕制元宵產品,平均每天要生產24萬斤的元宵產品。
湯圓生產機械化程度高
和元宵存儲困難的現狀相比,湯圓可以使用速凍設備進行冰凍存儲,存儲時間可長達小半年,因而產品的覆蓋率更廣一些。就算在平時,我們也可以在超市買到速凍湯圓產品。湯圓的制作過程與餃子類似,需要將糯米粉變身面團進行湯圓包制。
湯圓作為包餡類節日產品,生產設備品種豐富多樣,從餡料準備洗菜機、切菜機、斬拌機、蒸煮鍋,再到面粉成團的振動篩、揉面機、和面機、膠體磨,湯圓生產時的湯圓成型機以及其后的排盤機、速凍設備、殺菌設備、包裝設備、冷鏈物流設施等目前一應俱全。這些設備足以構成自動化生產線,使得湯圓生產過程實現高度自動化。在同屬包餡類產品的速凍水餃生產上,已經有秦皇島企業實現了智能化無人生產。相信隨著食品機械設備向智能化的逐步推動中,湯圓也有可能實現智能化生產。
除了智能化的生產方向,湯圓的生產設備還可以如何改進湯圓外觀上下苦工。目前市場上出現了木薯粉做外皮生產出的湯圓,煮熟后外皮呈現透明狀,這種湯圓對揉面和面機有一定的要求;還有的改變了湯圓形狀并在其上印出花紋打造出“麻將湯圓”奪人眼球,這對湯圓成型機產出的形狀有了具體要求;另外,各類“奇葩”湯圓餡料也是每年生產時候的重頭戲,需要餡料處理設備有足夠廣的適用性。
總的來說,元宵節作為一個傳統節日,其專屬食品的生產設備還需向多樣化、自動化等方面不斷發展,以適應市場對元宵節食品的需求。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