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機械行業是直接為食品工業服務的行業。食品工業的迅速發展依賴于生產食品的裝備,食品機械世界科學技術和食品工業的迅速發展又大大推動了食品機械的發展。
清明未至,正是貴如金的明前茶上市好時機,不少愛茶人士都蠢蠢欲動地準備好去茶市場淘一回寶,趕赴一場茶葉盛世。然而,前兩天一篇《NBTV記者臥底茶葉市場,爆驚人內幕!香味可以調,年份有套路,更過分的是…》揭露了明前茶這一高品質新茶的銷售內幕:你花高價買回來的可能是翻新陳茶,有些不良商販濫用烘箱翻新陳茶冒充明前新茶銷售。除此之外,利用包裝上缺失的等級標識忽悠茶品等級、再加工工藝做舊白茶等牟利手段也很常見。可以看到食品機械設備在這些不良商販手中成為牟取私利的工具,這種現象的出現讓筆者深刻意識到是時候來講一波這些食品機械設備到底該如何使用,以正風氣。
烘干設備是茶葉加工不可缺設備不可被濫用翻新
該記者在臥底之時,發現有商家通過烘干設備將霉氣烘去,從而使舊茶翻新。商家敢這樣使用烘干設備主要是因為隨著目前烘干裝置的日益精進,烘干設備能夠做到均勻加熱,在去除茶葉霉氣的同時不會改變茶葉顏色。
據了解,茶葉烘干過程中需要對加熱溫度進行控制,一旦脫離掌控,就容易出現變色、葉片焦黃、色澤不均等現象,茶葉的品質無法保障。因此茶葉烘干機生產廠商一直努力嘗試通過改進烘干方式以更好地把控烘干溫度。目前而言,微波烘干設備、熱泵烘干設備都能夠保障茶葉烘干時的加熱均勻。微波烘干設備通過具有極強穿透性以及非熱效應的微波使得溫度迅速升溫,破壞鮮葉的酶活性,從而使得茶葉殺青干燥時內外溫度一致;而熱泵干燥機則是通過在干燥房內形成高溫蒸汽對鮮葉進行穿透。二者的迅速升溫能夠讓茶葉內外溫度均勻,從而保障茶葉品質。
烘干設備是茶葉殺青加工時必不可少的設備,它能夠延長茶葉的存儲期限,使得茶葉更加耐泡。但烘干設備的日益完善絕不是不良商販可以用來進行茶葉翻新烘干的工具。舊茶再烘干時會導致部分茶香的流失,愛茶之人可據此進行辨別。
包裝標識是消費者購茶依據 而不是商家忽悠工具
在茶葉販賣時,有的商家抓住茶葉沒有標明等級的漏洞,“看人下碟”,看消費者滿意程度胡亂編造等級,使得不少消費者錯把低級茶當高級茶購入。另外還有的商家自行添加、更改產品標簽誤導消費者。
茶葉的包裝與規范標識是茶產業在標準化生產中必然要踏出的一步,目前隨著包裝機械的日益完善,袋泡茶包裝機、三角袋茶葉包裝機、條形茶包裝機、真空充氮包裝機等茶葉包裝機設備層出不窮,茶葉的精美包裝早已成為消費者選購時的一大原因。但設備的發展完善也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像印刷設備、貼標設備普及后,茶葉標識的規范性受到了嚴重的挑戰。標識的規范還需相關機構進一步加強管理。據了解,就明前西湖龍井來說,正宗的茶葉需要附上相關管理協會的證明商標以及地理標識保護產品專用標貼,這些標貼上附帶二維碼,可供消費者進行真偽查驗。
隨著茶葉的工業化生產,為其包裝并附上標簽是基本要求。但因為我國茶葉產品眾多,監管難度大,許多茶葉的包裝標簽并不規范,這就使得消費者在購買時產生混亂感。為了茶產業進一步規范發展,相關機構還需對茶葉標識加強管理。
五彩茶葉依靠發酵設備 卻被用于偽造年份
在茶的世界,既有越早越好的明前茶,自然也有越陳越妙的白茶、黑茶等。前文中所說文章就披露出有人利用發酵設備對白茶進行“人工催老”。這種加濕、發酵后的白茶并時光賦予白茶神奇功效,反而可能因為不均勻產生霉菌或其他有害菌類。
說起茶葉,可不止綠一種色彩,白、黃、青、紅、黑與其統稱為我國的六大茶,而后五種都屬于發酵茶,在制作過程中需要用到發酵設備。茶葉發酵設備多實現全自動控制,可以實現自動加濕、加溫、定時等,代替自然發酵過程中人工的不斷翻推幫助發酵均勻。但不可否認,目前多數茶葉發酵設備的自動化控制是單一的,無法對所有參數進行分析、判斷控制,因而茶葉發酵設備的智能化是目前相關生產企業在不斷研制的一個課題。
茶葉發酵設備的出現使得發酵茶的生產變得更加簡單。但不良商販利用茶葉發酵能使茶葉外在形態改變這一特點對茶葉進行再發酵加工就會使得發酵茶的市場混亂,甚至可能因為工藝的不夠嚴謹產生霉菌危害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茶葉加工設備日前隨著茶產業的發展進一步完善,但在茶葉加工設備的利用上,不難看到有不良商販將其用于茶葉的二次加工生產。這一現象的出現除了加大公眾對好茶的辨別力外,還需要相關監管單位對該現象重視起來,加強監管,保障茶市場健康運行。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