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來看,燃氣行業的主要矛盾是終端氣價仍偏高,壓制了需求增長。就當前而言,煤改氣是行業過渡階段的核心政策。利用行政手段來推廣天然氣的使用。短期來看,“2+26”個城市煤改氣補貼金額高,禁煤區執行力度強,有望對相關標的接駁工程、燃氣具銷售、燃氣銷售帶來爆發式增長。長期來看,在本輪煤改氣進行完后,當地特許經營權企業將面臨“天花板”,因此長期要看不受區域限制的燃氣設備銷售企業、區域涉及較多工業用氣企業的標的和擁有價格低廉的煤層氣企業。
一、 煤改氣:正處于政策強制引導的過渡期
天然氣是一種高效、清潔的能源,未來有望成為繼煤炭、石油之后的主力能源。然而,終端氣價的高企壓制了燃氣用氣量的增長。預計價格降低將會在2019年后,大批LNG接收站建成完成后逐步實現。因此,在氣改降低終端氣價之前,燃氣行業仍將處于過渡時期,僅憑其內生消費彈性不足以實現“十三五”規劃。所以短期來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利用行政手段和財政補貼來強制推動其內生發展,支撐行業在過渡時期持續成長。遠期而言,依賴政府補貼支持的商業模式不具備遠期可持續性,隨著氣改提升用氣經濟性,煤改氣對補貼強度的需求有望相應減弱,從而以更低的行政和財政資源撬動更強的氣量彈性。
根據我國《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及《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等指引,到2020年天然氣消費量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將從2016年的6%提升至8-10%。即用氣量由2016年的2065億方上漲至2020年的3600億方,氣化人口由2015年的3.3億人提高到4.7億人。全國天然氣消費量同比增長需達到15%。然而,2014年底國際油價暴跌導致天然氣相對油價的經濟性大幅削弱。受此影響2015-2016年,我國天然氣整體增速回落至2.9%、6.5%。進入2017年上半年,伴隨著經濟復蘇和煤改氣政策推動,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增速回升至15.2%,行業底部反轉趨勢確立,煤改氣初見成效。
二、 煤改氣發展格局:短中期看居民端,長期看工業端
民用采暖改造是2016年冬季全面開始放量的新市場。各地一方面采取行政手段關停燃煤鍋爐,設立禁煤區,另一方面對設備改造、管道接駁、燃氣用氣等環節均提供了多項補貼。
整體來說,煤改氣憑借政府的行政資源和財政資源彌補天然氣因經濟性不足導致的內生增速的不足。盡管依賴政府補貼支持的商業模式不具備遠期可持續性,但煤改氣政策在短期到中期仍將是支撐行業持續成長的核心政策。遠期而言,隨著氣改提升用氣經濟性,煤改氣對補貼強度的需求有望相應減弱,從而以更低的行政和財政資源撬動更強的氣量彈性。
1. 民用采暖煤改氣:彈性巨大的新增市場
當前民用采暖煤改氣覆蓋區域是當前的“2+26”個城市,預計未來將會向華北大部乃至全國擴張,針對接駁、燃氣具、用氣費用的補貼政策有助于加快煤改氣的實施進度。除了帶來接駁工程和燃氣具銷售量的大幅增長外,還有望帶來銷氣利潤的快速增長。
中短期來看,以“2+26”個城市為核心,借助高補貼加速推動煤改氣
為響應國家政策,落實加快天然氣利用和大氣污染治理進度,2017年3月1日,環保部、發改委、財政部、能源局及相關6大省市政府聯合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全面推進北方冬季清潔取暖工作,將規劃首批實施范圍定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唐山、廊坊、保定、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市,山西省太原、陽泉、長治、晉城市,山東省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市,河南省鄭州、開封、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市。
《方案》提出,全面加強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散煤治理,北京、天津、廊坊、保定市2017年10月底前完成“禁煤區”建設任務,傳輸通道其他城市于2017年10月底前,按照宜氣則氣、宜電則電的原則,每個城市完成 5萬-10萬戶以氣代煤或以電代煤工程。
8月21日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目標指出要全面完成《大氣十條》考核指標。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PM2.5 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15%以上。該方案為京津冀煤改氣地區制定了詳細的整改方案,明確提出建設完善空氣質量監測網絡體系、加快散煤污染綜合治理和加強無組織排放治理改造,并直接關注涉及大氣污染的主要企業,整改停運不猶豫,并在時間上也做了準確規劃,預計此次方案將更加有的放矢,落地預期增強。再加上京津冀大氣治理時間緊,臨近考核期限,政治和環境壓力大,政府動力足,這將會直接推動煤改氣、大氣治理企業的迅速發展。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居民煤改氣政策細則
2017年5月16日,在《關于開展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中央財政支持試點城市推進清潔方式取暖替代散煤燃燒取暖,試點示范期為三年,中央財政獎補資金標準根據城市規模分檔確定,直轄市每年安排10億元,省會城市每年安排7億元,地級城市每年安排5億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被納入試點城市范圍,財政補貼資金每年共達158億元。各城市紛紛出臺居民“煤改氣”補貼政策,一次性補貼金額每戶2000元-6500元不等,采暖氣價補貼每戶600元-1200元不等。
“2+26”部分城市補貼政策
隨著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各城市“氣代煤”政策規劃陸續推出,預計2017年“2+26”城市新增農村煤改氣用戶約276萬戶。按每戶每年平均用氣量1300立方米推算,2017年新增民用天然氣用氣量約達36億立方米。
2+26 城市居民煤改氣新增居民用氣量預估
長期政策:煤改氣覆蓋區域確定性擴大
除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之外,華北地區的山東、河南、經濟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以及未來氣源短缺問題有望得到中俄東線解決的東北地區,均是“煤改氣”工程重點推進區域。
各地天然氣"十三五"規劃
根據各省“十三五”規劃,除了京津冀地區以外,在可能推進煤改氣的省份中,山東、重慶、遼寧、江蘇、浙江等省份的天然氣用氣量復合增速均超出全國均值。
1、居民端總結:煤改氣使得相關標的在接駁工程與燃氣具設備銷售方面的業績在2017年起呈爆發式增長。待工程與設備銷售業務空間逐漸縮窄時,預計居民氣量將貢獻增量業績。由于農村地區普遍缺乏熱電廠集中供暖,新增煤改氣用戶普遍以燃氣采暖,每戶年均用氣量有望達到1300方/戶,是僅使用燃氣做飯的城市居民的6倍。按照補貼后1.2元/方計算,2017年300萬戶改造后將會增加1300*1.2*300萬戶=46.8億元營收。
2、 工業端:工業用天然氣經濟性仍受油價壓制,交通領域比價優勢相對明顯
交通領域:天然氣在交通領域相比替代能源已經具備較為穩定的經濟性優勢
制約天然氣發展的核心因素在于天然氣相對煤、油等替代能源的經濟性關系。2015年底以來,隨著國內天然氣門站價降價0.7元,油價、煤價分別上漲,天然氣相比部分替代能源已經出現一定的經濟性優勢。然而,天然氣總體而言仍未突破油氣比價的邊際天花板,這也意味著天然氣在當前價格水平下的價格-銷量彈性仍有不足,終端氣價必須進一步下降,方可最終實現用氣量規劃。以華北的石家莊周邊地區為例,截至2017年6月底,同等熱值下,當地工業用天然氣價格相較燃料油已經享有3%的經濟性優勢。然而,工業氣價相比煤貴出219%。在作為交通燃料的各種競爭能源中,LNG相比柴油在同等熱值下便宜40%,CNG相比同等熱值的93號汽油便宜16%。總體而言,天然氣在交通領域相比替代能源已經具備較為穩定的經濟性優勢,但在工業領域相比主要替代能源仍然不占優勢。
工業鍋爐煤改氣:氣量增長的長期引擎
工業燃煤鍋爐的煤改氣工作相較農村煤改氣開始更早,一方面改造空間隨著改造鍋爐體量的提升而持續釋放,另一方面前期通氣用戶已經開始貢獻可觀氣量。由于到非居民用氣占我國天然氣消費比重在70%-80%,工業鍋爐煤改氣有望成為我國用氣量增長的長期引擎。
工業煤改氣政策支持力度逐漸加大:《能源“十三五”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天然氣替代燃煤鍋爐18.9萬蒸噸的目標。《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將小燃煤鍋爐“清零”工作作為大氣污染治理的重要舉措之一。2017年10月底前,北京、天津、石家莊、廊坊、保定、濟南、鄭州行政區域內基本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以及茶爐大灶、經營性小煤爐,“2+26”其他城市建成區及縣城全面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
各省市工業煤改氣政策匯總
理論上市場空間將逐步擴大:工業鍋爐煤改氣改造較民用采暖集中改造開始更早,市場空間具備階段性放量的特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地對改造蒸噸體量的劃定。例如,河北省當前正集中推進淘汰10蒸噸以下小鍋爐,預計明年起可能開始淘汰20 蒸噸以下鍋爐,從而新釋放一批市場空間。遠期,河北省可能進一步淘汰35 蒸噸以下鍋爐,相當于改造中型到大型工廠所占鍋爐市場,從而進一步釋放改造空間。
工業端總結:售氣貢獻高于居民煤改氣,鎖定用戶利好長期氣量增長。由于工業端鍋爐煤改氣已經執行數年時間,相關工業用戶用氣量陸續進入爬坡階段,使得相關城燃標的的非居民用氣量實現較快增長。但相比開始作業尚未滿一年的農村煤改氣呈現的效果來看,工業煤改氣政策力度和執行效果相對不樂觀,預計未來還需要政策的進一步刺激。長期而言,工業煤改氣有望鎖定大量非居民用戶。考慮到非居民用氣量當前占我國總用氣量的70%-80%,隨著經濟持續增長,該部分用戶有望持續貢獻用氣量增量。
三、 補貼能力極大程度影響煤改氣進度
政府財力以及相應的煤改氣補貼水平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煤改氣的實際進度,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次性改造對終端用戶造成的一次性投入較為顯著。以京津冀地區農戶為例,接駁外加燃氣具采購,將帶來將近1萬元的一次性投入。假設補貼力度由當前的8000-9000元/戶下降至5000-6000元/戶,農戶自行承擔的成本就將由1000元上升300%至4000元,相當于當地壯年勞動力約1個月的收入。類似的,工業企業對改造投入和用氣成本更為敏感,煤改氣進度同樣取決于政府補貼力度。
京津冀地區受益于高額補貼,煤改氣完成度有望達到100%,成為其他地區煤改氣改造的參考。禁煤區的設立和補貼政策的落地,推升了農村用戶燃燒散煤的成本,并降低了農村用戶使用天然氣采暖的成本。以廊坊、保定為例,中央政府補助接駁費4000元/戶,完全涵蓋農戶接駁費用;中央政府補貼燃氣具2700元/戶,地方政府補貼燃氣具1000-2000元/戶,合計3700-4700元/戶,按中檔壁掛爐5000元/臺計算,基本可以覆蓋燃氣具采購費用的75%-95%。
在燃料費方面,2016年冬季河北農村蜂窩煤成本為800元/噸,按每個采暖期燃煤2噸/戶計算,戶均燃料成本1600元/噸。隨著當地設立禁煤區,預計2017年黑市蜂窩煤價將會提升,假設上漲10%-15%,暫且以900元/噸來計算,對應戶均燃煤成本1800元/噸。與之相比,農戶采暖季用氣量需求約1000方/戶,用氣價格2.4元/方,即使不考慮補貼,戶均用氣成本2400元與黑市煤價相比略高,若考慮政府1200元/戶的年用氣補貼,戶均用氣成本1200元/戶,已經低于2016年的燃煤成本。
河北農戶冬季采暖燃料成本對比(元/采暖季)
補貼效果總結:相對之前政府出現明顯補貼下調、拖延現象的,主要是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補貼,故市場對此次政府補貼的總體信心還不充足,然而,此類政府補貼均為針對非居民端企業,并且農村煤改氣接駁改造和設備銷售直接關乎民生保障工作,且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做,其性質大有不同。若政府補貼到位不及時,很可能導致相關城燃公司接駁業務完成度不達預期,從而導致農村居民冬季采暖受到影響。再加上目前大規模的政策推出來支持煤改氣的發展,因此此次政府對于煤改氣補貼將采取積極協調、及時下發的態度。以百川能源在固安縣的煤改氣工程為例,2017年年后3月開工,4月有工程確認完工,8月初確認收到政府補貼,整體賬期略超過3個月,反而顯著低于城市內生接駁的賬期。所以我們認為此次補貼將會較為及時到位并推動煤改氣按時完成。
作者簡介
薄樂,金融研究中心環保研究員,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應用金融專業碩士,擅長環保、天然氣和新能源汽車等研究領域。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