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激烈,新企業不斷加入,亦有不少企業被淘汰。面對日益飽和且略顯疲憊的智能手機市場,樂視、小米等互聯網品牌紛紛殺入智能電視領域,海信、創維、TCL等傳統廠商也加緊引入互聯網思維轉型升級。
智能電視成新一代熱詞
智能電視是基于互聯網浪潮沖擊形成的新產品,其目的是帶給用戶更便捷的體驗,具有全開放式平臺,搭載了操作系統,用戶在欣賞普通電視內容的同時,可自行安裝和卸載各類應用軟件,持續對功能進行擴充和升級的新電視產品。這不難看出智能電視與智能手機有許多相似之處,且很多人在使用時會將智能電視類比于超大屏版智能手機。
智能手機與智能電視有許多相似之處
相關資料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在2012年全面爆發后,2013年的4.23億臺,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3.89億臺,相比前一年下降了8.2%,近兩年更是呈逐年衰退之勢,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將在2016年首次呈現個位數增長;相比之下,據奧維咨詢等研究機構數據表明,截止2015年6月份,我國智能電視終端保有量總計超過1.2億臺,預計2017年將超2.2億臺,主流品牌智能電視的活躍用戶均超過400萬。從2012年開始,智能電視呈現井噴式增長,智能電視的銷售占比從2012年的20%多到去年已經接近80%,到2016年,接近90%,淺略一看手機市場發展態勢似乎不敵智能電視,在手機市場有一席之位小米等企業開始轉向智能電視的市場并非那么出人意料。
智能電視成為電視潮流勢不可擋,但它真的能取代手機成為下一個市場風向標?
筆者認為,當年智能手機行業的市場爭奪戰打的如火如荼,傳統廠商也紛紛效仿。當今智能電視行業勢頭亦是如此,但前景并不如想象之中那么美好,取代手機的市場風向標地位則是舉步維艱。
市場對應的是消費者,因而從消費者方面來分析,目前中國家庭收入水平總體上并不算高。電腦加入家庭必備電器這么些年,價格低廉的還不如一部高端的智能手機,但家庭的配置量普遍還是每家一到兩臺,更換年限達5年之久;而智能手機卻能做到家庭成年人以上每人至少一部,更換頻率高居不下。作為家庭電器的智能電視的家庭配置量絕對無法超越智能手機。
目前智能電視的消費群體定位還是年輕人,但年輕人選擇的范圍太廣,比如一般的影視綜藝,年輕人會更傾向于用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或者智能手機觀看;如果是以場面、特效為主打賣點的電影大片,去電影院顯然是更好的選擇;從游戲功能來看,年輕人隨身游戲有平板,重度游戲有個人電腦和PS4、XBOX等主機,甚至一個智能手機就能滿足所有需求;相比之下,智能電視操控不夠便捷、畫質不夠精美,同樣很難獲得年輕人的青睞。最主要的是,年輕人生活場景是以外地與室外為主,智能電視的使用范圍卻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室內。如果將智能電視的目標群體定位為老年人或者幼兒,目前來說,多功能的操作難度會使得他們更愿意選擇傳統的電視。
隨著時代發展,智能電視的普及率也水漲船高,而智能手機便攜性是它無法超越的。因而智能電視的潮流化只是時代進步的必然之路,取代智能手機成為下一個市場風向標可遇而不可求。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