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鼓樓醫院心胸外科主任王東進操縱手術機器人,成功為一位85歲高齡的心臟病患者進行心臟搭橋。據了解,這是全國最高齡患者機器人冠狀動脈搭橋手術。
85歲老人要做手術
今年85歲的方先生,過去一兩年內活動后總覺得胸悶,到醫院檢查,心內科醫生告訴老爺子:“心臟被堵住了,老人家,你要動大手術了……”由于心臟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無法應用支架技術治療,必須實施搭橋手術,家人連忙將他送到了心臟外科,準備手術。
“傳統的心臟搭橋手術,需要將患者全麻,然后用胸骨鋸完全劈開胸骨,傷口超過20厘米。”可老人年齡大,各臟器功能衰退,傳統開胸手術會帶來很大創傷,后期康復存在困難,這讓老人顧慮重重:“我都85歲了,不敢冒這個險。”老人找到王東進教授,希望能用微創的技術來解決他的問題。
用機器人微創搭橋
王東進告訴記者,團隊經過討論后決定嘗試機器人微創搭橋手術,這在江蘇還從來沒有嘗試過,而如此高齡的老人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經過詳細的檢查和精心準備,老人被推出了手術室。醫生在方老的胸壁上打了3個直徑為1厘米的小孔,將手術機器人的機械臂插入方老體內,主刀醫生坐在操作臺前,經放大10倍以上的液晶屏遙控進行手術。每個機械臂上有不同的手術操作裝備,包括鉗子、電凝刀、剪刀等,哪一步需用哪一個裝備隨時可以更換。
“機械臂前的操作頭可以360度旋轉,可以到達人手達不到的角度,手術效果會更好。”王東進說,用機器人做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時長4到6小時,比傳統開放手術耗時更長,但術后患者的獲益明顯,由于創傷小,恢復快,患者在手術當天就可下地行走,最快的三天出院。
10多人受益“達芬奇”機器人手術
“我哥哥10年前進行開胸搭橋手術,整整3個月沒下得了床,我今年1月19日做完手術,27日回家后就忙上了年夜飯,過完春節已經爬了兩次紫金山,和正常人沒有任何區別。”今年71歲的包先生開心地告訴記者。
王東進介紹,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約50%的冠心病患者最后死于猝死。冠心病患者即便年老,也應積極治療,而“達芬奇”機器人的出現,已突破了傳統手術高齡、高風險的禁區。截至目前,如方先生和包先生這樣受益于“達芬奇”機器人的心臟病患已有10多例。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