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的A2/O 型氧化溝工藝中由三個區域構成,其中有好氧區、厭氧區以及缺氧區,這一工藝設備特點為抗沖擊負荷能力強、能耗低、出水水質好以及污泥易穩定等。然而在實際運行過程中,該工藝脫氮除磷工作相對較復雜,并且在同一活性污泥系統中會發生釋磷、吸磷以及反硝化、硝化等化學反應。
1、試驗所需設備、材料及試驗手段
1.1 試驗所需設備以及試驗方法
測定硝化速率的影響因素選用靜態模擬方法,設備選用六聯混凝攪拌機,其中反應器設備制作材料為有機玻璃,反應器有效容積是 1.5L,其內徑大小為 160mm。A2/O 型氧化溝系統中限制好氧區以及缺氧區攪拌速度為 35r/min,并且好氧區利用真空泵曝氣,從而確保 DO 維持在 1mg~2mg/L 左右。另外在缺氧區加入適量錢鹽,每一區域的運行時間都應通過攪拌機設備進行自動控制。
本文選用某污水處理廠氧化溝系統中進水口旁邊的活性污泥混合液作為試驗材料,該污水處理廠運行情況正常,因此采用瞬時混合液樣品進行試驗,測定污泥硝化速率變化情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采集回來的混合液樣品中含有的氨氮量較少,達不到硝化速率試驗測定標準,所以在試驗前加入適量 NH4Cl 溶液,進行 3 小時反硝化處理后方能進行消化性能測定。
硝化速率測定方法:從氧化溝系統進口處采集活性污泥混合液放入反應器設備中,首先實行反硝化處理,確保后續硝化反應具備適合的堿度。進行 3 個小時反硝化反應后開始曝氣,然后連續采集混合液來幫助測定液相中 NO3—N 的實際濃度,并根據測定結果繪制出對應于隨著時間推進而改變的 NO3—N 濃度曲線。
最后計算單位污泥濃度在一個單位時間內的硝態氮濃度增量,從而獲得混合液硝化速率改變情況。
1.2 試驗測定內容及手段
(1)測定 NO3—N 濃度:選用紫外分光光度法;(2)測定 NH3—N濃度:采用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3)測定 DO;采用 YSI 溶氧儀進行測定;(4)測定 SS、VSS:利用重量法進行測定;(5)測定 PH 值:選用 PH 計;(6)測定 SV3O:通過 30min 沉降手段來進行測定。
2、試驗結果
2.1 硝化速率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的變化情況
試驗表明,氧化溝系統生物池溫度為常溫時,即:20℃~30℃時,采集氧化溝進口位置上的活性污泥混合液作為試驗樣品,并根據要求控制 DO 介于 1~1.5mg/L 之間,并調整好曝氣量,使其完成 2 小時的硝化處理,從而幫助測定效率速率。
圖1 表示常溫環境下污泥硝化速率隨著時間推進而變化的曲線圖。
通過比較上述兩個曲線圖發現,處于常溫環境在污泥硝化速率沒有出現太大波動,其基本維持在 4mgNO3—N/(gVSS·h)~6mg-NO3—N/(gVSS·h)之間,從曲線可以看出溫度為 26℃~27℃時,污泥具有的硝化能力最強。生物池處于低溫環境下(10℃~16℃),污泥硝化速率會出現減弱情況,平均介于 2mgNO3—N/(gVSS·h)~3mgNO3—N/(gVSS·h)之間。除此之外,通過圖 1 和圖 2 可以發現不管是低溫條件還是常溫條件,污泥的硝化速率都和溫度表現為正相關,也就是溫度增高,污泥硝化速率就會增大,溫度降低,硝化速率就會變小。
2.2 硝化能力與溫度因素的關系
試驗中連續硝化反應時間為 100min,按照測定數據計算出處于不同溫度環境下污泥硝化能力,隨著溫度條件的不斷增高,污泥具有的硝化能力也會隨著提高,由此進一步表明溫度條件是影響活性污泥硝化性能以及硝化速率的條件。
3、結語
總之,在 A2/O 型氧化溝工藝中影響活性污泥硝化能力以及硝化速率的因素主要是溫度因素。硝化速率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加快,即硝化速率與溫度因素表現為正相關聯系。因此,在低溫環境下可以采用添加生物填料方法來幫助解決硝化速率低下等問題,從而提高硝化效率。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