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電力供應是辦好大運會的重要條件之一,今年廣東嚴峻的用電形勢也給保電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由共青團廣東省委、深圳大運會媒體宣傳指揮部、廣東電網公司主辦,南方電網傳媒公司、深圳供電局承辦的節(jié)約用電,安全用電,科學用電大型公益活動昨日舉行了啟動儀式,第一單元點亮大運、南網情深尋電之旅啟程。隊員將沿西電東送足跡,追尋一度電如何從水能變成電能,跨越云貴高原、桂粵大地送達南海之濱,點亮深圳大運會。
勞麗詩成尋電榮譽隊長
參與活動的奧運冠軍、青年領袖、大學生代表、深圳市民代表和媒體記者30多人,將用9天的時間橫跨云、黔、桂、粵4省區(qū),跋涉逾4000公里。
奧運跳水冠軍勞麗詩,作為本次活動的榮譽隊長現身活動現場。勞麗詩表示,沒想到體育賽事背后有這么多人在默默付出,接下來將和其他隊員一起,持續(xù)關注、認識電力,向賽場外的英雄電力員工學習,并作為大運的信使,將大運精神和理念向四省區(qū)傳播。
亞運經驗助陣大運保電
據南方電網公司總工程師許超英介紹,大運會保電涉及大運場館共63個,分為特級、甲A、甲B、甲C四個保電等級,其中含1個特級場館(開幕式場館)、29個甲A級場館。大運會的保電難度超過了奧運和亞運,因為點多面廣,各場館電力設施配置差異程度大。據統(tǒng)計,深圳電網54%的變電站和34%的輸電線路都涉及到大運保電。另外氣候因素也難以掌控,大運賽時階段正值夏季負荷高峰(預計1320萬千伏安),加上臺風雷雨等氣候災害頻發(fā),對大運保供電造成了很多不利因素。
針對新變化,深圳供電局緊急制定了開、閉幕式場館的保電方案,深圳灣體育中心形成了4+2的保電模式,世界之窗建設了與永久用電相對獨立的臨時負荷供配電系統(tǒng)。據深圳局介紹,去年亞運保供電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的秘密武器也被應用到今年大運會保電戰(zhàn)場上,那就是“一館一;和一戶一冊。這兩本冊子詳細記錄每個場館輸變配線路情況、負荷分布、應急預案等內容,現場工作人員只要一冊在手,就能全面了解場館保電信息,快速處理緊急故障。
為保障大運會用電,今年以來,深圳供電局制定了1+12應急預案體系,先后組織各類應急演練101項,提高了突發(fā)事件處置能力;制定大運優(yōu)質服務舉措54項,廣東電網分兩批調集了322名專業(yè)過硬的技術人員支援大運保電,第三批1000精兵目前已經抵深。
大運保電主打綠色牌、科技牌
本次大運會開閉幕式取消煙花燃放,為了響應綠色大運、科技大運,我們也出了很多新招。深圳局負責人說,以開幕式場館主供變電站220千伏秀麗站為例,采用了全戶內布置形式,并優(yōu)化各環(huán)節(jié)工藝,使得變電站占地僅為常規(guī)戶外站的61%和常規(guī)戶內站的73%。大運開幕場館供電的主要變電站,均采用低碳環(huán)保技術建設,比一般變電站節(jié)省土地近3000平方米。
我們還十分注重充分利用高科技提高大運會電力保障水平。”深圳局負責人介紹了深圳局服務科技大運的諸項第一。首次研究運用可組合的大容量U PS應急電源;研究應用新型廣域備自投控制與恢復供電決策系統(tǒng),取得“自愈性”智能電網建設的重大突破;引進全國首臺輸電高壓帶電作業(yè)車,首次嘗試開展220千伏線路不停電作業(yè);與香港中華電力公司開展合作,引進了直升機巡視、在線監(jiān)測等技術。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