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年人數量的增加,“421”家庭數量激增,調查顯示:有35%的家庭要贍養4位老人,49%的城市家庭要贍養2~3位老人,如果獨生子女下一代還是獨生子女,那么第三代就要面對一對年輕夫婦最多贍養12位老人的局面。對目前的中國人來講,盡管遠不至于每個家庭都“各有各的不幸”但老齡化時代的到來迫使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生活重壓的當下,我們該如何照顧好父母?而白發蒼蒼的一日,我們又該指望誰?
根據《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自2001年起,我國已正式進入快速老齡化階段。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預期壽命也不斷延長。2011年4月2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目前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個百分點。隨著社會發展,家庭架構也發生了改變,對于正在步入晚年或者剛剛進入晚年的這一代父母來講,已經沒有過去那樣多的家庭成員為他們提供贍養支持。而丁克家庭、單身一族的出現,則讓養老問題陷入了更大的困境。正“跑步”進入老齡化的中國,經濟社會急劇變化的現狀讓其“中國式養老”模式面臨著諸多難題。
現在的養老問題已經給年輕的夫婦們帶來了龐大的壓力,他們的父母已經年邁,很多祖父輩還在,兒女也已經出身,需要背負的負擔非常重。尤其是老年人,他們生理機能已經下降,心理也會因此更加脆弱,另外,老人的醫療問題也是個大問題。哪怕有醫保,但是限制很多,一旦得了什么大病重病,即便能夠報銷一部分,但是剩下的,也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一些老人為了不拖累兒女,甚至會選擇一些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令人扼腕不已。
另外,目前國內的養老機構也不太完善,好點的養老院收費太高,還要找關系;差的服務又不到位。因此,盡管不少城市已經開始試行,但是無論是相關的機構還是空巢家庭,對此態度都比較冷淡。對于老人來說,他們的需求并不多,一個穩定的家,有個人時不時噓寒問暖,病了不至于一個人躺在家里干熬。對于這一點,智能家居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在家中提供智能養老服務,讓老人得到真正貼心全面的照料,保障他們的晚年生活平穩而幸福。
以物聯傳感提供的為老人量身打造的智能家居為例,該系統采用了物聯網技術與云計算技術,通過各種傳感器,監測家居環境以及老人的日常身體狀況,并將數據同步上傳至云端,出現異常時,便會向子女發出報警提示,好防微杜漸,降低大病重病的發生幾率,可以說,花點小錢,就可以給老人帶來更加健康的晚年生活,也讓兒女更放心。另外,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比如說老人迷路、摔倒等,系統也會自動報警,社區以及相關的部門便會根據報警信息以及云端上的具體數據,及時得知老人的現狀,針對這個,提供一系列的服務。該智能家居系統不僅考慮到了老人的健康與安全,同樣考慮到了老人的心理健康,老人可以通過遠程視頻與子女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以排遣老人的寂寞。
智能居家養老這一養老模式很好的兼容傳統養老和科技手段,子女可以放心工作,老人可以待在熟悉的環境中享受智能居家養老服務給予的健康管理,24時安全監護和各種娛樂資訊,真正實現了家庭成員的雙贏局面,讓老少雙方都能接受這種智能居家養老模式,形成雙贏格局。同時,數億老齡人口通過智能家居變成高科技產品與服務的消費者乃至推動者,老齡人口高消費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具有拉動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負面影響,讓人口老齡化不再成為負擔,反而迎來銀發經濟、夕陽經濟的興盛。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