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無論在海面、水下,還是在地上、空中,都布置著各種反潛兵力,比如反潛水面艦艇、反潛潛艇、海岸固定聲納站、電子偵察機、偵察衛星、反潛固定巡航機以及反潛直升機等,它們在三維空間共同構成了立體反潛體系。
要發現在水下活動的潛艇并擊沉它,探測設備和反潛武器是必不可少的。作為反潛戰尤其是水面艦艇的“水下耳目”的聲納,目前仍舊是探測潛艇的最為有效的工具。
聲納(SONAR)的意思是“聲導航和測距”(SOund Navigation And Ranging)。60年代以來,以低頻、大功率、大基陣為特點的聲納問世;隨著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各種規模的集成電路取代了晶體管,計算機也進入了聲納技術領域,出現了一批全新的數字化聲納。
什么是聲納呢?聲納是利用聲波在水下的傳播特性,通過電聲轉換裝置和信號處理,完成水下目標探測和通訊任務的設備。按照搜索方式,聲納可以分為:多波束聲納、三維聲納、掃描聲納、旁視聲納等。按裝備對象可分為水面艦艇聲納、潛艇聲納、海岸固定聲納、固定翼機聲納和直升機機載聲納等。
聲納的種類如此繁多,讓我們看其中的一種聲納,就是艦殼聲納,今天的水面艦艇聲納集自動化、傳感器、繼承電路、計算機、海洋工程等高技術于一身,他的工作頻率低,作用距離遠,能夠分析復雜信號,測向精度和可靠性較高。水面艦艇的艦殼聲納,顧名思義就是安裝在水面艦艇殼體上的聲納。水面艦艇的艦殼聲納的最突出成就莫過于新的聲傳播的探索和應用(深海聲道會聚區和海底反射)。
海底反射的原理
我們知道,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特性,決定聲納的使用效果同時也是聲納設計的重要依據之一。由于艦載聲納的作用距離受到水文條件的影響很大,因此了解和掌握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特性是至關重要的。聲速是聲波在海水里傳播的速度,它與溫度、鹽度、壓力有關,由于日光、氣溫、海流、風浪等因素的影響,使得聲速隨著深度而變化。通常以聲線代表自聲源發出的能量傳播途徑的曲線,如果聲速隨著深度而增加,則聲線折回海面;如果聲速隨著深度而減小,則聲線折向海底。這樣造成聲波在海水中傳播情況的復雜性。在這基礎上,可供艦殼聲納采用的聲傳播途徑有如下三種。
最直接的是聲直接傳播。這種聲直接傳播的距離比較近,一般不超過10海里。隨著“低頻、大功率、大基陣”的發展,使得深海聲道會聚區和海底反射技術成為可能。
什么是深海聲道會聚區呢?在深海海區,太陽照射使得海面的溫度增加,而深處的溫度是不變的,加上海水的壓力隨深度而增加,導致了聲納隨深度的變化先減小后增大,這樣就存在一個穩定的聲道,當聲波借助于深海聲道所形成的會聚效應傳播時,能夠達到30海里的距離。
什么又是海底反射呢?由于海底、海面兩個反射面的存在,當聲源以某一個傾角發射時,聲波遇到海底發生反射返回海面,乃至重新返回海底,這樣的不斷反射可以獲得大約15海里的探測距離。
聲納技術在現代戰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隨著聲傳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的發展,聲納技術必將具有更多的智能化、更強的探測性,在海底發揮著“海底望遠鏡”的重大功能。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