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中等能量的質子打到重核(鎢、汞等元素)之后會導致重核的不穩定而“蒸發”出20-30個中子,這樣重核“裂開”并向各個方向“發散”出相當多的中子,大大提高了中子的產生效率,按這種原理工作的裝置稱為散裂中子源。
中國迄今單項投資規模最大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將在2018年迎來驗收,目前該裝置3臺譜儀的首批實驗計劃對外公布,實驗覆蓋若干前沿交叉和高科技研發領域。
3月25日,中國散裂中子源通過中國科學院組織的工藝鑒定和驗收。
建成后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成為中國首臺、世界第四臺脈沖型散裂中子源,填補國內脈沖中子應用領域空白,將為我國材料科學技術、生命科學、資源環境、新能源等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提供強有力的研究手段。
中子的發現及其應用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科技成就之一。
中子誘發核裂變的發現導致了核武器和核能源的開發。中子是研究物質結構和動力學性質的理想探針,中子散射技術已在很多基礎學科中如凝聚態物理(固體和液體),化學(特別是高分子化學),生物工程,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特別是納米材料科學)等多學科領域的研究中被廣泛采用。中子生產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中子活化分析、中子摻雜生產半導體器件、中子輻照加工等等,已被廣泛應用于醫療和工業,并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審核編輯: Doris)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