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受珠海市先進裝備制造行業協會和珠海市焊接協會邀請,來自清華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廣東省科學院的多名重量級焊接、自動化專家來到珠海走訪考察。記者跟隨采訪了解到,中科院院士、著名焊接專家潘際鑾世界首創的“無軌道焊接技術”,有望在珠海海工裝備制造集群中率先應用。
新型技術領先世界 焊接機器人有望珠海率先應用
海工裝備制造焊接基本靠手工
近年來,憑借高欄港深水大港優勢,珠海吸引了中海油深水海洋工程裝備、三一海洋重工、珠江鋼管、玉柴船動等龍頭項目落戶,形成了華南地區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產業集聚度最高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
22日上午,考察組一行先后走訪了中海油、三一、珠江鋼管等基地現場,玉柴船動和太平洋粵新海洋工程的負責人也專 程趕來,與專家組的專家交流并請教。讓記者頗感意外的是,上述龍頭項目生產的都堪稱“國之重器”,不過在焊接智能化方面均還沒有太大突破。
在一座正在生產的海上生產平臺面前,中海油深水海洋工程裝備基地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該生產平臺總重量達3500噸,其中1500噸需要靠焊接完成,“我們全是人工一點點焊接出來的。”
玉柴船動一名負責人則表示,因為沒有實現焊接智能化,焊接工人在狹小空間內貓腰作業,勞動強度非常大。
其實,并非珠海的海工裝備制造焊接水平落后。原清華大學機械系焊接教研室副主任高力生教授告訴記者,目前焊接機器人已廣泛應用于汽車制造等行業,但是手臂式工業機器人不能解決大型鋼結構在工地進行焊接的問題,“海工裝備產品等大型構件的焊接,目前仍主要依靠手工完成。”
先進焊接機器人或在珠率先應用
22日,專家組給珠海海工裝備制造集群開出的“藥方”,則是中科院院士、著名焊接專家潘際鑾全球首創的無軌道爬行式弧焊機器人。
據介紹,無軌道爬行式弧焊機器人無須導軌,無須導向,可在垂直立面或在彎曲面上自主跟蹤焊縫,自由爬行,執行全位置焊接操作任務。“珠海先進裝備制造產業中的海上鉆井平臺、大型船舶、船用發動機等產品,爬行焊接機器人尤其適用。”
廣東省自動化研究所博士蔣曉明告訴記者,廣東省科學院正計劃建立一個“大型構件智能化焊接產業聯盟”,將潘際鑾教授世界領先的“無軌道焊接技術”應用于省內的先進裝備制造業,珠海海工裝備集群有望率先受益。
“珠海是廣東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的龍頭,尤其在海洋工程裝備方面具備了良好基礎,技術全球領先的焊接機器人的應用,將極大助力珠海打造世界級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市焊接協會會長方裕存告訴記者。
讓機器人來為海工裝備產品焊接,得到珠海上述企業的一致期待。“我們迫切渴望通過焊接機器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中海油深水海洋工程裝備基地負責人表示,希望先進的焊接機器人在基地早日應用,讓基地成為海工裝備行業智能化生產的標桿。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