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物流發展的問題很嚴重,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面臨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給能力不夠的矛盾,成本下不來,設施設備不夠,倉儲設施總量上不缺,但結構上問題很大,智能物流發展遇到阻礙。
智能物流
隨著網購增速大幅提高,加上移動網購的強勢增長,在各路電商重重施壓下,傳統企業也紛紛觸網,這一切極大地加速了智能物流的發展。在杭州成為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后,針對更為復雜的國際物流體系,智能化物流系統的研發和體系的建立將越來越成為今后電商和物流業競爭的關鍵。阿里巴巴、復星、順豐等先行者早在兩三年前就已全面布局智能物流體系,同時,針對智能物流體系建設的各個環節也出現了許多創新創業企業,以期解決各環節出現的復雜問題。在相關領導者的戰略布局之外,各知名投資機構也紛紛看好智能物流領域的創業項目,越來越多的優秀智能物流項目正等待被挖掘。
近日,由杭州市商務委員會聯合清科集團舉辦的“智能物流4.0版本的投資機會”沙龍,在北京銀行杭州分行舉行。浙江省綜合交通物流協會會長趙成鋒、中國機械科學研究院所屬豐博國際控股集團總裁、資深物流投資人馬春明、浙江通創智慧物流總裁、中國智慧物流學組副組長周波;創瑞堅木投資董事長、創瑞堅木先進技術投資基金創始合伙人唐浩夫;傳化物流智能化中心總經理林燦輝;西子聯合控股戰略投資經理黃劍宇等,就智能物流在跨境電商以及物流體系的定位為主題進行了演講與討論。
趙成鋒:智能物流,要讓“人找貨”變成“貨找人”
當前物流發展的問題很嚴重,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面臨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給能力不夠的矛盾,成本下不來,設施設備不夠,倉儲設施總量上不缺,但結構上問題很大。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去年雙十一最主要的物流問題是什么?以前我們最大的物流問題在快遞公司,每年雙十一之后,快遞公司都會出現爆倉的情況。但去年不是,去年問題產生在阿里巴巴的菜鳥(第三方物流平臺),貨發不出來了。眾所周知,菜鳥經過三年努力,已經在全國建立了強大的倉庫數據庫,但他們沒想到,雙十一前后,倉儲訂單量這么集中,導致大量貨物無法按時發出。所以,未來智能化的倉儲數據問題將是我們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也就是要大力推進智能物流。
那么,智能物流未來的發展方向立足點在哪里呢?這里必須引進幾個智能技術的概念:智能獲取技術、智能傳遞技術、智能處理技術。智能獲取技術是指把智能物流從被動引向主動,原來我們是被動接收訂單,但真正的物流應該是主動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我們要主動獲取信息,主動分析信息,從源頭開始實施跟蹤和管理。其次是智能傳遞技術,這個主要關系到企業內部、外部的數據傳遞。至于智能處理技術,就是要通過企業內部決策,產生大量數據的分析,了解客戶的需求,解決訂單從生產地大量發貨給快遞公司造成的壓力。此外,我們一定要避免單一的技術驅動,很多人認為智能物流是技術,實際上智能物流除了技術手段還有物流的產業,技術和信息兩方面接軌,才是智能物流發展的真正方向。
從整個物流發展軌跡來看,智能物流的發展,應該是從傳統配送到集中配送、協同配送、共同配送,最后到智能配送。智能物流對工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工業的運營要數字化,也就是用互聯網的技術去改進傳統的運作模式。因此,我們首先要改變中國物流倉儲型企業“苦力”公司的形象,我認為可以借用智能手段做更有價值的應用,從而滿足客戶更多需求,也就是從整個供應鏈條的高度解決問題。
比如京東、阿里巴巴等大的電商公司,已經慢慢從商品端轉向物流端了。而亞馬遜,正在應用新的系統,基于APP做智能倉儲的布局和運輸,基于大數據做智能品類,運用智能化手段做訂單處理。
為什么大家都會關注物流呢?因為大家都看到了未來真正的核心領域和核心價值,核心領域為了輸入,核心價值為了沉淀。未來中國的物流行業,倉儲將是物流系統里最具價值的東西,以前倉儲最原始的是貨物的承運中心,接下來倉儲要發揮第二個功能,它是訂單的處理中心、經營服務和信息系統的實現中心。所以,工業4.0顛覆了原有的方式,原來的方式是人找貨,但接下來卻是貨找人。
唐浩夫:小的物流企業想發展,首先要了解物流應用場景
很多人都覺得,物流行業一定是要大的央企或者實力雄厚的財團才能做成功,但我想說,國內的物流行業真不是一個大企業可以領頭的行業,它本身就是一個小、散、亂的行業,是幾千萬卡車司機和無數快遞員產生的。不過,因為它畢竟小,所以,在智能裝備應用方面,它不會走得那么快,不會引領行業。
我接觸過不少創業者,試圖通過機器化的電子識別,改變現在填快遞單是手工填單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但這都不現實,我們也曾經花了很長時間研究,如何用語音快速識別訂單信息、貨物的體積重量,這在小件的應用場景里,是很實用的,但大件、大量的貨物是沒法識別的,要靠搬運工自己看,所以這里就出現了最關鍵的一點,基本的應用場景。我覺得這些場景是每個創業者,包括投資商可以關注的基本應用,尤其對于物流行業來說,它是真正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起點。
如果從創業的角度來講,小企業該怎么發展,有兩種方向:第一種方向,首先要徹底了解物流應用場景,這個物流應用場景不能只從一個用戶或者一個環節的角度來看待,要具體了解流程中每一個環節,提高效率,降低錯誤率,小企業如果和物流企業進行深度討論以后,一定會發現一些好的應用場景的改進機會。
另一種是必然出現的一些做物流軟件平臺的公司,當然目前他們可能做得不是特別大,但肯定在做。打個比方,像萬向物流這一家公司就有150個程序員,他的落地配平臺開發出來之后,開放給公眾用,實際上這樣的公司獨立出來,完全可以成為一家上市公司。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創業者在尋找機會的時候,必須要和一個物流企業深度合作過,而且是全產業鏈走過,否則一定會出漏子。
還有一個機會是整合的機會,現在物流每三年左右都會出現一次新的整合。當下落地配已經非常成熟了,但是三到五年前你可能根本沒聽過落地配,只聽過快遞公司。落地配是什么呢,簡單來說,就是只幫電商送單的模式。到今天為止,所有的落地配公司都不太大,大多是幾百萬、幾千萬的小項目。但是你不要看著它小,只要方向對了,抓住這個趨勢,你就贏了。
馬春明:智能制造與智能物流融合是大勢所趨
毫無疑問,智能物流是現代物流的基礎,它利用集成等技術,使物流系統模仿人的智能,擁有思維、感知、學習、推理判斷和自行解決物流問題的能力。而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能物流則是工業4.0的基礎,是提升現代物流效率、降低物流費用率的理想解決方案。由此可見,物流裝備制造商將逐步成為物流系統中解決問題的方案提供商,所以我們認為智能制造系統與智能物流的融合發展將成為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首先,智能化物流系統將融入智能制造工藝流程,使智能制造與智能物流的系統集成。在工業4.0工廠的框架內,智能物流是連接供應和生產的重要環節,也是構建智能工廠的基石。未來智慧工廠的物流控制系統將負責生產設備和被處理對象的銜接工作,在系統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智能物流以物聯網為基礎,利用射頻識別、廣電感應、紅外感應器、超聲波感應、激光掃描器、機器視覺識別等信息傳感設備,將被處理對象與互聯網連接,實現智能制造與智能物流的有效融合。
其次,智能物流裝備服務將更趨向市場化和專業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智能物流裝備正常運行的保障性服務,如設備的定期維護、故障排除、遠程網絡監控運營服務等。二是對物流運作或管理的支持服務,如設備運行質量分析、物流各環節績效與運行情況分析等。三是技術改進和系統升級服務,可以定時提供整個技術改進和信息系統及控制系統的升級服務。
此外,還有很值得關注的一點就是智能物流倉儲將進入快速發展期。智能物流倉儲系統是以立體倉庫和配送分揀中心為主體,利用立體貨架等,檢測閱讀系統,實現快速消費行業的需求。
隨著物聯網、機器人、倉儲機器人、無人機等新技術的應用,智能物流倉儲系統已成為智能物流方式的最佳解決方案。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5年度,全國已累計建成自動化立體庫2600多座,煙草、醫藥零售、電商是主要應用領域,據預測,未來五年,我國物流自動化改造市場空間將達到1000多億。
電子商務的興起也促進了智能物流云倉系統的蓬勃發展。云倉是伴隨電子商務而產生的有別于傳統倉儲方式的智能化倉儲模式,它以智能物流硬件設備與WMS軟件系統的集成為特征,依托倉儲設施實現在線交易、交割、融資、支付、結算等一體化服務。傳統的倉儲是根據配送需要到不同的倉儲去分別取貨,而云倉卻可以通過相關技術自動揀選,可以說,這是最適合電商的一種配送模式。而依托智能制造興起的云倉,也將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的中堅力量。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