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對地下油田進行石油和天然氣的安全開采的同時確保水、糧食和能源的供應,我們就需要更好地了解地表下面復雜的巖石層。尤其是,這包括如何讓液體和氣體穿過它們,如何捕獲可被存儲在地下的二氧化碳等。不幸的是,地下物質環(huán)境根據(jù)巖石種類、溫度和壓力的不同變化很大。除了這些復雜的外部環(huán)境之外,在實驗室條件下,進行孔隙水平的直接觀察也幾乎是不可能的。
根據(jù)Mercedes Maroto-Valer教授的說法,這中間的問題在于巖石無法告訴我們它們身上發(fā)生了什么。Maroto-Valer是Heriot-Watt大學可持續(xù)能源工程Robert M Buchan教席教授。然而如今Maroto-Valer教授及其研究團隊認為他們已經(jīng)找到了一種方法與這些地下的巖石溝通。其實辦法很簡單,就是制造一個能夠與我們通信的巖石。這個項目還得到了歐洲研究理事會(ERC)Advanced Grant項目300萬歐元的資金支持,使得他們能夠繼續(xù)開發(fā)自己的3D打印“智能巖石”,并借助它來看看地下深處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審核編輯: 滄海一土)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wǎng)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