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和國家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組傳出消息,9月3日,經33個成員國投票表決,國際標準組織ISO/IECJTC1已正式通過了由中國技術專家牽頭提交的物聯網參考架構國際標準項目。這是在全球新興熱門技術領域,首次由中國牽頭主導的頂層架構標準,表明中國正式掌握了物聯網這一熱門新興領域的國際最高話語權。
政策先行,物聯網模式初定
作為國家戰略產業,近年來國家和地方相關部門出臺一系列政策和激勵措施推動我國物聯網的發展。其中2013年2月的《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標志著我國打響了物聯網快車道起跑之槍,在此指導下,我國物聯網產業在技術標準研究、應用示范推進及產業培育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
2009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為1700億元,而到了2013年,這個數字躍升為5000億元,并初步形成覆蓋物聯網感知制造業、通信業和服務業的完整產業鏈。CMIC認為,這與意見下發以來國家對物聯網示范區的鼎力支持密切相關。目前全國已有三個國家級物聯網產業示范區,分別為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杭州高新區(濱江)電子信息物聯網產業示范區及重慶南岸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區。
除人才培養、隊伍建設、法規制度等基本功能,示范區在兩方面表現突出。一、承接一系列示范項目,推動物聯網由概念向產業落地,在全國范圍內起到帶頭作用。以無錫為例,該示范基地既有居民自行車物聯網防盜這般接地氣的項目,亦有變電站物聯網應用示范、機場防入侵、智慧環保等高大上工程,可謂高端低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二、實現了部分之和大于整體的企業聚集效應。如杭州高新區(濱江)電子信息物聯網產業示范區聚集130多家物聯網企業,重慶南岸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區聚集50多家物聯網企業,強力聚合之下,形成了“壯大龍頭企業、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扶持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整體產業發展規劃。
目前,在三大物聯網示范區以及20余個省、市級物聯網產業園區的帶動下,物聯網示范項目在全國范圍內遍地開花。浙江全省2441家企業用電數據已實現實時監測;廣州交通行業智能監管體系可實時監管萬余車輛;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安防系統已成功檢測到多起非法入侵事件;河南環保移動執法實現了省市縣三級聯動;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田管理項目實現節水省料增產目標……就像一場科技革命,物聯網正通過大量可見項目逐步改變人們生活。
走向國際,中國物聯網地位提升
目前,物聯網在全球呈現快速發展趨勢,歐、美、日、韓等國均將物聯網作為重要戰略新興產業推進,但在繁榮景象背后卻仍存在著眾多阻礙發展的因素。其中核心標準的缺失,尤其是作為頂層設計的物聯網參考架構等基礎標準目前仍處于空白,基于爭奪物聯網產業主導權,各國對國際標準方面的競爭亦日趨白熱化。
據該項目牽頭單位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國家973物聯網首席科學家劉海濤介紹,近幾年來,國內物聯網產業如火如荼,已在公共安全、交通、環護、醫療、家居等眾多領域初步應用。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近5000億元人民幣,預計至2020年將達到5萬億元人民幣。但目前仍存在標準不統一、產業分工混亂等問題,物聯網參考架構國際標準的制定,將著重借鑒中國既有實踐經驗,與其他國家聯合,共同解決物聯網統一標準問題,必將對促進我國及全球物聯網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首次牽頭頂層架構標準
經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和國家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組確認,全球新興熱門技術領域,物聯網模型首次由中國牽頭主導,制定頂層架構標準。
國家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組總體組組長、ISO中國技術專家沈杰博士指出,受益于中國物聯網巨大的市場需求以及大量的實踐基礎,以及國家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組在相關標準方面的積累,此次提案獲得了大多數成員國的認可。
沈杰說,中國此次提出提案通過定義和描述物聯網六大業務功能域,設計了物聯網概念模型,并從應用系統、網絡通信、信息流三個不同角度給出了設計方案。
國際電信聯盟將物聯網定義為基于現有的可互操作的信息通信技術,通過互聯、物理的、虛擬的物件提供先進服務的全球信息社會基礎設施。物聯網是當前世界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之一,被認為是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
美國、歐盟、日本以及韓國都已經將物聯網的發展作為重點戰略領域。中國也在2012年發布了《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中國要在核心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關鍵標準研究與制定、產業鏈條建立與完善、重大應用示范與推廣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形成創新驅動、應用牽引、協同發展、安全可控的物聯網發展格局。
(審核編輯: 智匯工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