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媒體報道,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研究人員設想了一種神奇的“虛擬避雷針”,使用激光在大氣中形成一個低阻通道,這項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法國科學家首次將激光技術用于觸發并控制閃電的轉移,激光可以在數飛秒內產生兆瓦特數量級的能量,一飛秒相當于千萬億分之一秒。
功率強大的激光在極短時間內可產生超乎常人想象的強烈脈沖,足以撕裂空氣分子中的電子,沿著激光束形成的通道將空氣電離,形成高強度的區域,該區域在超快激光科學領域被稱為光絲。在激光穿過空氣后,光絲能保持空氣電離態通道的存在。
法國科學家研究小組使用一臺拖車大小的激光發射裝置在新墨西哥州進行了云層試驗,結果發現激光誘導空氣形成的等離子通道光絲區域在暴風雨云層中可增強電子的活躍能力,但不會觸發閃電。研究小組科學家通過使用緊湊型激光在防止閃電技術的實用化領域取得了兩個里程碑式的成果。
在實驗室中,創建了一束高壓閃電,計劃將閃電誘導至距其2.5米的兩個實驗目標。在關閉激光時,這束強大的人工閃電擊中了距離放電源更近的實驗目標,但隨著高壓放電源的再次打開,電離通道中的光絲區域能擊中更遠的實驗目標,這就意味著由激光誘導的高壓放電直接形成了擊中目標的閃電。
通常情況下,閃電的行為路徑由一個電極指向另一個電極,但對于激光誘導的閃電情況而不同。當激光發射裝置打開時,閃電卻跳轉至激光光絲,尾隨著光絲運動,這一切都發生在閃電穿過下一個電極時。
該技術的成功將需要一個功率更強大的激光,其所產生的脈沖束可誘導劃過天空的閃電。
(審核編輯: 小丸子1)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