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動兩化深度融合,促進信息產業做大做強,讓信息技術更好地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創新發展,是我國制造業發展的重要任務。日前,工信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就兩化融合促進安全生產工作進行了座談,提出必須以信息化手段促安全生產。
國家部門強調工業生產安全 信息化系統建設成關鍵
2月23日,工信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就兩化融合促進安全生產工作進行了座談。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楊煥寧出席座談會并講話。
苗圩指出,要不斷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利用信息化、自動化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強化安全生產保障能力;要著力推動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在危險工序和工藝環節的應用,在高危行業領域通過“機器換人”來避免或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利用互聯網技術助推安全管理和技術升級;把高危行業列為技術改造的重點支持領域,鼓勵企業對現有裝備設施、工藝技術進行信息化改造,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楊煥寧則是圍繞當前安全生產形勢介紹了安全監管總局開展的相關工作,并就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和改進安全生產工作、推動危險化學品企業搬遷改造、建立和完善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信息平臺等工作談了相關意見和建議,希望工業和信息化部充分發揮行業管理優勢,給予有力支持。楊煥寧同時建議兩個部門應進一步加強聯系,相互協作,共同推進安全生產工作。
當前,世界正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新經濟發展時期,軟件技術日新月異,“軟件定義世界”正成為各方共識。基于“互聯網+”的網絡化、平臺化、智能化現代制造業蓬勃興起,工業互聯網方興未艾,將引領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產業變革。此背景下,信息化系統建設成為制造業轉型,保障安全生產的關鍵。
推進兩化融合是當今各國先進制造業發展面臨的共同課題,近年來,兩化融合在我國雖然取得了積極成效,但還面臨不少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社會對兩化融合必要性、緊迫性、艱巨性以及推動兩化深度融合的方向、重點、路徑、方法仍存在很多不同認識和看法;產業基礎薄弱,標準和知識產權缺失、關鍵器件依賴進口、集成服務能力弱、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等問題突出;體制機制障礙較多,促進新技術新應用發展的法律法規亟待完善,政策措施協調配套不足、支持力度不大。這些皆是必須高度重視,積極推動解決的問題。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