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免费_日韩在线精品_日韩视频免费看_中文字幕在线三区_午夜免费视频_日韩在线大片

貫徹落實“泉州制造2025” 加快制造業智能化發展

來源:中國網

點擊:1224

A+ A-

所屬頻道:新聞中心

關鍵詞:泉州制造,智能化,智能制造

        為貫徹落實“泉州制造2025”三大攻堅行動之一的《泉州市發展智能制造專項行動計劃》,加快推動泉州制造業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明確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

      到2020年,全市60%的規上制造企業實現自動化、數字化制造;重點規上離散制造業中每萬名產業工人中擁有機器人的數量達到100臺;在紡織機械、數控裝備、行業專用機器人等領域開發出10項數字化智能產品;在制造業全面普及網絡化和信息化管理應用;重點規上離散制造業關鍵裝備數控化率達到80%;建成30個數字化制造車間/企業、10個智能制造車間/企業和1~2個國內有影響力的智能化制造基地。

      (二)分階段目標

      到2016年:完成2000臺機器人、1000臺3C鉆攻中心、1000套“數控一代”裝備的推廣應用;全市20%的規上制造企業實現自動化、數字化制造;重點規上離散制造業中每萬名產業工人擁有機器人的數量達到30臺;開發3項以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化智能產品;全面普及制造業的網絡化和信息化管理應用;重點規上離散制造業關鍵裝備數控化率達到25%;建成10個數字化制造車間/企業、3個智能制造車間/企業,培育數控和智能制造龍頭骨干企業300家。

      到2018年:完成3500臺機器人、2000套“數控一代”裝備的推廣應用;全市40%的規上制造企業實現自動化、數字化制造;重點規上離散制造業中每萬名產業工人擁有機器人的數量達到60臺;開發6項以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化智能產品;全面普及制造業的網絡化和信息化管理應用;重點規上離散制造業關鍵裝備數控化率達到50%;建成20個數字化制造車間/企業、6個智能制造車間/企業;培育數控和智能制造龍頭骨干企業400家。

      到2020年:完成5000臺機器人、3000套“數控一代”裝備的推廣應用;全市60%的規上制造企業實現自動化、數字化制造;重點規上離散制造業中每萬名產業工人擁有機器人的數量達到100臺;開發10項以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化智能產品;全面普及制造業的網絡化和信息化管理應用;重點規上離散制造業關鍵裝備數控化率達到80%;建設30個數字化制造車間/企業,培育10個智能制造車間/企業;培育數控和智能制造龍頭骨干企業500家。

      二、培育智能制造標志性企業和典型示范項目

      推進重點行業企業試點示范。按照“泉州制造2025”的理念和要求,每年實施一批示范企業和示范項目,到2020年,全市數控和智能制造示范項目達到500個,示范企業達到500家。啟動實施“發展智能制造科技創新引領行動”,聚集各級各類科技創新資源,爭取國家和省上支持我市智能制造專項行動。

      三、支持企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一)支持智能制造首臺(套)突破。鼓勵企業研發首臺(套)“數控一代”重大技術裝備,對經省認定為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數控技術產品,省上對屬于國內首臺(套)的按不超過銷售價格的60%、屬于省內首臺(套)的按不超過銷售價格的30%進行補助,最高補助金額不超過500萬元。對在原理、結構、性能等方面有較大創新的首臺(套)數控裝備,經認定,按其開發費用的30%給予企業一次性補助,最高補助金額不超過100萬元。

      (二)建設一批自動化示范生產線、數字車間和智能工廠。組織本地數控裝備生產廠家和應用廠家對接,在紡織鞋服、建材家居等領域建設數控自動化示范生產線,引進專家團隊組成專門的課題組,對這些生產線建設中的技術難題進行研發攻關,根據各自特色產業組織實施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全面提升產業裝備數控化、智能化水平,發展一批數字化、智能化工廠(車間),對新認定為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的,最高分別給予不高于100萬元和50萬元補助。

      (三)支持企業加大數控和智能技術研發投入。組織實施機械裝備重大項目建設、關鍵領域核心技術、行業共性關鍵性技術、公共平臺等重大專項,重點支持國產數控系統開發,工業機器人伺服電機、減速器、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共性關鍵技術開發及系統集成,自動化控制和智能裝備、關鍵智能基礎件、重大智能成套裝備開發,技術成果產業化及轉移轉化,行業示范應用以及創新與服務體系建設,對實施企業或單位給予一定資金補助,最高不超過200萬元。對列入泉州“數控一代”示范的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符合稅法規定條件的研發費用,計入當期損益未形成無形資產的,允許再按當年研發費用實際發生額的50%,直接抵扣當年的應納稅所得額;研發費用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該無形資產成本的150%在稅前攤銷,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攤銷年限不得低于10年。

      (四)開展智能制造專利、標準與品牌建設。引導智能制造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重視專利申請和保護,對獲得泉州市重大發明專利獎、泉州市專利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的專利,分別給予30萬元、15萬元、10萬元、5萬元的獎勵;對成為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制修訂主導單位或第一起草單位的,分別給予每項一次性100萬元、20萬元和10萬元、5萬元的補助;整合相關財政專項資金,加大財政對我市智能裝備企業品牌培育和保護力度。

      四、加快建設和完善智能制造支撐服務體系

      (一)建設一批智能制造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各縣(市、區)要圍繞支柱產業,建設智能制造技術研發的科研院所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經認定為市級以上科研院所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給予100萬元補助,市、縣兩級財政按照3:7比例分攤。爭取到2016年底,各縣(市、區)均有1個市級以上的研究院所、公共技術研發平臺,1個以上為平臺服務的加工制造中心。

      (二)推動重點智能裝備專業園區及研發基地建設。抓緊建設豐澤智能制造研發與創業孵化基地、洛江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產業園、晉江智能裝備產業園等新一批服務智能制造和服務型制造的公共服務平臺和產業基地,每個園區投入不少于1億元用于研發、實驗、檢測設備投入、引進智能制造產業鏈相關的平臺、項目及引進人才補貼等(不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每個園區給予1000萬元補助,市、縣兩級財政按照3:7比例分攤(如園區獲得國家級、省級試點示范基地,享受智能制造示范工程獎勵的,不再享有此項補助)。對智能裝備園區項目所需的新增用地、用林指標優先支持。

      (三)引進智能制造重大平臺。引進境內外高校、科研院所、數控和智能制造技術服務機構來我市設立數控技術和裝備研發機構、設計中心、專業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數控技術和機械產品創新發布和展示中心,在建設階段先給予一定資金補助,建成后對其申報項目優先給予立項支持。支持國內外重點高校、科研院所在泉建設數控和智能制造領域的虛擬研究院所、支持本市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建“實體辦院、投管分離、市場化運營”的數控和智能制造領域的新型科研機構,按照《泉州市新型科研機構管理辦法》規定,經市級組織評估認定,一次性給予不超過100萬元資金補助。
    (四)完善提升智能制造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推進數控和智能制造公共研發和檢測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高新技術孵化和產業化基地、研究實驗基地與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平臺等公共創新平臺建設;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各級各類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研究所,對被認定為國家級、省級和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行業技術開發中心的企業,經推薦或認定部門相應評估后,可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10萬元的資金獎勵;對特別重大的平臺引進,可采取“一事一議”予以支持。對目前已經建成運營的平臺,根據平臺開展的研發活動、成果轉化及其他科技公共服務等情況,優先安排計劃項目和資金支持。

      五、推動智能制造技術成果加快產業化和市場化

      (一)加大數控和智能裝備產品市場推廣。組織全市產業協會、行業協會、產業聯盟及企業到示范企業和示范生產線、工廠(車間)觀摩對接,加快向各產業領域推廣應用。實施“數控智能技術創新產品應用推廣計劃”,引導更多創新成果快速走向市場,推動智能制造創新產品列入政府采購供應商名錄,運用“泉州科技云”創新管理服務平臺和海峽(泉州)技術轉移中心等平臺,對全市數控智能技術產品進行集中展示和推廣。

      (二)支持智能制造企業開拓市場。鼓勵企業采購本市生產的智能制造生產線,對本地企業采用列入泉州“數控一代”示范項目產品的,購買數量為10臺(套)以內的,每臺(套)按采購發票總價(不含稅)的20%予以補貼(市、縣各承擔30%和70%);購買數量為11~50臺(套)的,每臺(套)按采購發票總價(不含稅)的15%予以補貼(市、縣各承擔30%和70%),單個企業最高補助不超過300萬元;購買數量為51~100臺(套)的視同省級技術改造重點項目,除省上對每臺(套)按采購發票總價(不含稅)的5%予以補助外,市、縣兩級再給予5%的補助,由市、縣各承擔30%和70%,單個企業最高補助不超過500萬元。

      六、培育智能制造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一)集聚一批支撐產業發展的高端人才。加大數控和智能制造高端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和培育力度,為實施“泉州制造2025”提供人才支撐。每個千億以上產業集群必須有100個以上的高端人才,每個500億~1000億產業集群必須有50個以上的高端人才,被認定為產業集群高端人才的,每人給予5萬元研究經費補貼,補貼資金由市、縣兩級按照3:7比例分攤。對高層次人才承擔的科研項目,經評審立項后優先給予支持。

      (二)支持人才和創新團隊創新創業。對各駐泉研究院所、新型科研機構、科技孵化器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引進數控和智能制造領域高端人才,經認定后給予適當獎勵;對創新人才團隊落地我市轉化數控和智能制造科技成果的創業項目,經立項后每個項目給予50萬元資金支持。

      (三)采取股權激勵機制。鼓勵數控和智能制造企業、科研院所通過收益分成、股權獎勵、股權出售、期權獎勵、分紅獎勵等方式,對科技成果完成及成果轉移轉化作出重要貢獻的科技人員進行激勵,對引進人才參照《泉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支持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所引進高層次人才的若干意見》(泉政文〔2014〕204號)執行。

      (四)加快緊缺人才培養。實施智能制造人才培養計劃,支持本地高校和職業院校開展智能制造學科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與企業合作開展“訂單教育”;支持智能制造企業設立實訓機構,或與本地職業學院合作建設數控和智能制造實訓基地,開展職工在崗、轉崗技能培訓,并根據其規模、服務能力給予專項經費支持,為智能制造產業創新發展培育專業技術人才和熟練工人。

      七、優化信貸服務和融資環境

      (一)設立專項引導基金。設立政府引導的泉州市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基金總規模100億元,重點投資于我市以數控系統、伺服電機、新型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成套生產線等為代表的智能制造裝備企業和項目,加快實施“數控一代”示范工程。引導股權投資企業、社會資本投資于我市數控和智能制造企業,支持股權投資企業與商業銀行合作開展“投貸聯動”等股權融資業務合作,為企業提供綜合化金融解決方案。

      (二)支持數控和智能制造企業到資本市場融資。對數控和智能制造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和“海峽股權泉州交易中心交易板”掛牌的,在享受市政府出臺的扶持企業上市和場外市場掛牌獎勵政策的基礎上,市政府再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20萬元的資金獎勵。支持符合條件的數控和智能制造企業到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和區域集優票據等各類直接債務融資工具融資,到海峽股權泉州交易中心發行私募債、委托債權投資等產品融資。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對智能裝備企業給予信貸傾斜,量身設計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大力推廣買方信貸、設備按揭等金融產品,支持地方法人銀行設立智能裝備專項貸款。優先將數控和智能制造企業納入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共擔資金、助保貸等政府增信資金支持范疇,支持數控和智能制造企業開展研發、成果轉化和市場開拓。

      八、推進智能制造眾創空間創新發展

      建設一批智能制造眾創示范空間。圍繞智能制造目標任務,積極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力發展眾創空間,打造泉州經濟增長“新引擎”。積極推進全市眾創空間(創客空間)建設與發展工作,重點支持圍繞新領域、新業態建設眾創空間,整合利用舊廠房、舊車間改造構建眾創空間。對建設面積300平方米以上,投入300萬元以上,且運營較好的眾創示范空間,經組織評估,按其投入資金的30%給予補貼,最多不超過100萬元,市、縣各承擔30%和70%;積極引進運營能力強、創新資源多的科技服務機構和運營商來泉創辦眾創空間(創客空間),可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不少于20萬元的啟動資金支持,比較特殊的按“一事一議”辦理。到2016年底,各縣(市、區)爭取都有1個市級以上眾創空間。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泉州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管委會要高度重視,制訂切實可行的工作實施方案。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細化、量化各項目標任務,做到定人員、定任務、定時間、定要求,建立工作推進責任制,確保目標任務的圓滿完成。

      (二)加強督促檢查。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嚴格工作標準,加強督促檢查,強化考評驗收,防止搞形式、走過場。要建立各級各部門定期報告制度,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泉州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管委會和市直各有關部門應于每年年底向市政府書面報告本轄區本行業開展《泉州市發展智能制造專項行動計劃》工作進展情況。同時,由市科技局牽頭會同有關部門每半年對專項行動工作情況進行檢查。市政府每年組織一次督查,2020年底組織專項行動驗收考核。

      (三)加強協調配合。堅持政府統一領導、部門組織實施、企業廣泛參與、社會齊抓共管,以確保專項行動有效開展。專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要定期召開成員聯席會議,及時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分析存在問題,研究解決辦法,不斷推動專項行動深入開展。

      (四)加強指導服務。各級各部門要深入服務企業,積極指導和幫助企業用好用足國家、省、市支持智能制造的各項政策,促使各類創新資源向企業聚集。要充分發揮社會力量作用,積極發動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協作,為企業創新提供智力支持。

      (五)營造良好氛圍。各級各部門要通過各種途徑,深入開展宣傳活動,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泉州晚報社、泉州廣播電視臺等媒體要充分發揮優勢,開辟專版專欄,跟蹤報道各地各部門開展專項行動的進展和成效,大力宣傳企業推動智能制造的典型和經驗。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能看的av网站 | 九九九久久国产免费 |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 | 欧美理论视频 | 黄色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日韩一区 | 亚洲美女网址 | 日韩国产免费观看 |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 一本一道久久精品综合 | 婷婷激情综合 | 青青草精品 | 成人av在线网 |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伊人电影综合网 | 亚洲精品视频区 | 91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免费一二区 | 免费观看a级毛片在线播放 成人片免费看 | 国内外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激情网五月天 | 亚洲 在线 | 欧美疯狂性受xxxxx另类 | 精品久 | 中文字幕视频免费 |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 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二区 | 久久99er6热线精品首页蜜臀 |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精品 | 国产婷婷| 2018天天操 | 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1国内精品久久 |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免费观看 | 一区二区日本 | 久久高清 | 午夜免费小视频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福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