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強智能電網的內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結構堅強是物質基礎。近年來,我國電力工業快速發展。截至2008年年底,發電裝機容量7.92億千瓦,全社會用電量3.43萬億千瓦時。跨區跨省電網建設快速推進,電網網架結構得到加強和完善。今年1月,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和建設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正式投運,標志著我國在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的特高壓核心輸電技術和設備國產化上取得重大突破,建設智能電網具備了一定的物質基礎。根據國家電網規劃,今后將以大型能源基地為依托,加快建設由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1000千伏直流等構成的特高壓電網,從而形成較為堅強的網架結構。
第二,智能是技術支撐。智能的基本特征是能夠實現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主要依靠信息平臺的建設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目前,我國大電網安全運行控制能力和調度技術裝備水平居于國際領先地位;形成了世界上實驗能力最強、技術水平最高的特高壓實驗研究體系,實驗研究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形成了以光纖通信為主,微波、載波等多種通信方式并存的通信網絡格局,以SG186工程為代表的國家電網信息系統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這些為智能電網的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
第三,各級電網協調統一。堅強智能電網是堅強可靠、經濟高效、清潔環保、透明開放、友好互動的現代化電網,包括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等主要環節和信息化支撐平臺。堅強的智能電網不僅具有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網架結構,而且從發輸變配用的角度看,也是一個有機整體,必須統一規劃、協調建設。
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目標已經確定。根據國家電網公司在2009特高壓輸電技術國際會議上公布的方案,國家電網公司將按照統籌規劃、統一標準、試點先行、整體推進的原則,在建設由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1000千伏直流構成的特高壓骨干網架、實現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同時,圍繞主要環節和信息化等方面,分階段推進堅強智能電網發展,到2020年,使電網的資源配置能力、安全穩定水平,以及電網與電源和用戶之間的互動性得到顯著提高,堅強智能電網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本次會上,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組織、企業、協會和大學等方面的代表,深入研討電力技術發展的最新趨勢,交流特高壓輸電技術研究和應用的最新成果,相信能取得廣泛共識。世界電力同行對國家電網公司和有關合作伙伴在發展特高壓輸電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和取得的豐碩成果,給予充分贊譽。國家電網公司發展堅強智能電網的舉措,給各方以重要啟示,并得到了廣泛關注。目前各國在智能電網研究與實踐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經驗,為進一步推進智能電網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我們堅信,發展堅強智能電網,必將走出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的科學發展之路,為我國能源和電力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