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日前召開的風電發展座談會上指出,與常規能源相比,風力發電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因此成為我國未來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時間各地也掀起了投資風電行業的熱潮。然而,很多電網企業卻對接納風電入網不感興趣,使風電陷入發了電卻無法進入終端用戶的尷尬境地。
多年前,人們對于風力發電,還認為是一個新概念,甚至發電行業本身也只把它作為一種新嘗試,在小范圍內進行試驗。然而到現在,風力發電作為一種極具潛力的清潔能源,已經引起許多國家的重視。
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說,與常規能源相比,風電有著很大的優勢。
張國寶:水電的位置是越來越偏遠了,建筑難度也越來越大,環境保護方面的爭議也不小。再一個就是核電,當然我們在核電方面也要大發展,也建設周期卻比較長。因此比較看來,其它的能源像風電、太陽能發電肯定會有適當的發展。”
如今美國在風電的發展方面已經相對比較成熟。然而,我們的風電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張國寶指出,近年來,我國風電裝機總量雖然已經超過了1200萬千瓦。但生產能量和所占比重還是小。
張國寶:風電裝機容量是1200萬千瓦,但實際上生產的能量,只相當于500萬千瓦的火電,加上一部分太陽能,在這個電力當中占的比例,幾乎到了忽略不計的地步,連1%都不到。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發展風電能源。按照我國可再生能源法的中長期規劃,到2020年我國的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一時間,各地掀起了投資風電的熱潮。據統計,2009年上半年,中國新增電力裝機容量中,新能源占33.45%,而風力發電則占去其中的八成以上,2008年進入風力發電的資金就超過400億元。
然而,最近社會各界普遍議論的是,風電投資過熱了,產能過剩了。張國寶指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與目前的風力發電不夠穩定有關,這一點影響了電網企業接入風電的積極性,因而發出的大量風電,無法進入電網,造成了浪費。
張國寶:風力發電以后,入不了網,限電,這個因素多種多樣。有當前電力需求下降的因素,也有風電不夠穩定的問題,比如晚上刮風發出的電,電網企業可能不要,風力低谷的時候發電,也不要。
對于如何改變這一局面,能源專家指出,國家除了正在研究針對電網企業的激勵政策,鼓勵風電入網以外,另一方面也在技術上努力改變風電的不穩定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石耀東指出:未來的出路可能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發展智能電網上尋找突破口。
那么,智能電網在連接可再生能源入網時,是如何運作的呢?國家電網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描述了這一過程。
胡兆光:有風的情況下,風電先發,讓其它的電能停下來,沒有風時,讓其它的電能補上。可能是這樣的優化配置過程。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