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技術具有長期剛性需求,世界已步入‘機器人時代’。”近日,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所長王田苗做客“機器人大講堂”,并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世界步入“機器人時代” 技術是長期剛性需求
王田苗指出,隨著勞動力、老齡化社會和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制造呈現新體系、新能力、新模式、新格局的特征。科技浪潮也比人們想象的要快,并在不知不覺中,從實驗室走向了社會、走向了生產、走進了生活。而機器人技術是智能制造的基礎,機器人產業將為我國提升國際競爭力提供不可或缺的創新技術裝備。
王田苗認為,機器人未來的發展實質上就是互聯網、大數據、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同時,機器人技術的應用方向也很多,特別是有關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中產階級消費的領域,比如下一代工業機器人、社交服務機器人、醫療機器人、無人機、無人車以及交互娛樂、軍用、海洋、核工業、農業、反恐防暴機器人等。
問及中國機器人產業如何避免產業布局“同質化”“低端化”,如何防止新的“產能過剩”,王田苗表示,任何一項新技術出現后,人們往往會對它有很高的期望值。“無論是企業家還是資本市場,都會有過剩和泡沫,但在對待過剩的問題上,政府不能太推波助瀾。”
在王田苗看來,由于機器人產業事關基礎裝備、智能裝備、安全裝備研發,事關國際制造業競爭、勞動力成本與老齡化社會、高新技術發展,因此如何更好地發展這一產業至關重要。
王田苗認為,要以“市場”的方式來調節,充分發揮好產業聯盟、協會的協調作用,強化知識產權的保護,同時在布局上加強基礎裝備的引導,為機器人領域核心關鍵技術服務。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