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常州智能電網建設全面起步,不遠的三、四年后,智能生活就將來臨。昨天,常州電力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整個建設工期為期四年左右,居民無需承擔任何費用。那么,這個智能電網究竟何智之有?智能電網又將如何改變我們若干年后的生活?
用電信息采集:本年度改造41.5萬戶
今年5月份開始,許多小區的居民都發現供電施工人員在拾掇電表箱。用電信息采集正是從一戶戶電表箱、一個個小區開始的。供電公司專職人員潘陽介紹說,我們要確定每只表箱的位置,每個單元樓每個小區的電表數、表箱數然后將這些電表串聯起來采集到一個終端,最后上傳各種用電量數據。目前,投運終端已建成3133個,總數要建近萬個。
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是連接智能電表和智能電網的紐帶,是實現智能化用電、推進節能降耗的重要支撐。只有完成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建設和智能電表的安裝,一個小區才能升級為智能小區。
常州今年的年度改造任務量為41.5萬戶(含4萬多戶工商業用戶),涉及到了全市300多個小區。目前基本完成全部改造用戶的布線工作,采集用戶近10萬戶。四年規劃總采集數為185萬戶。
智能電表安裝:已裝表數約2萬只
很多居民交電費時會發現用電量驚人,至于到底哪個是家里的電耗子卻無從得知;也有居民習慣打開熱水器長期保溫,晚上睡覺從不關電視機總電源等等。此刻,有一只可以查詢各個時段用電量,發現電器在通電不使用狀態下消耗多少度電的智能電表,會不會顯得很神奇?
目前我市新建成小區都已裝上了這種智能電表,供電公司該項目專職人員高曉雷說,已安裝了2萬只,在以后的四五年時間里,智能電表將覆蓋到所有用戶。居民不用為更換電表付費。
大約四年后,當所有的智能電表與所有采集來的用電信息對接時,你只要打一通電話到供電公司,家里冰箱用幾度電、電視用幾度電、今天一天用了幾度電、存入電費還能用幾天,就都能一清二楚了。
假如上述這一切仍然沒能讓你避免欠電費被拉閘,那么復電操作也會簡單如手機繳費供電公司不必派人上門,繳費的同時家里就會來電。這就是智能電表的遠程控制系統和實時監測工功能。
當然,就整個龐大的智能電網系統而言,今天以及未來若干年所做的一切都僅僅只是起步。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