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中的各種所需,離不開制造業作為后盾。無論是我們出行時乘坐的飛機、高鐵還是生活中使用的電視、冰箱。制造業的強大與否不僅影響著國家的宏觀經濟,也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我們普通人的生活。
制造業是我國當前的最大產業。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無論從國民生活水平提高、經濟發展,還是國家安全的角度,都需要強大、獨立、自主的制造業。但是,談及國內制造業發展狀況,各產業普遍面臨市場龐大、缺少核心技術、產品低端、利潤少、人才缺乏等問題。在世界產業的分工鏈條中,屬于中國的環節是制造業,這本身就是一個對自然資源需求量極大的產業,再加上利用效率低,導致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自然資源的消耗過快。國際初級產品市場價格的不斷上漲給我國以低成本取勝的制造業市場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壓力。
我國沿海地區大中城市建設的一批勞動密集型的輕加工企業和高能耗企業,由于改革開放以來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和能源、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產品成本升高,國際競爭力下降,已無法與一些發展中國家的低成本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隨著國內市場化進程的加快,生產要素相對價格的改變更快,轉換出口商品結構的要求也愈發迫切。同時,資源、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收入彈性低,而隨著中國外貿規模的迅速擴大,外部市場需求的約束力顯著上升,低檔產品、初級產品的貿易條件從長期來看呈不斷惡化的趨勢,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出口格局在今后不會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機器取代人力,第二次工業革命是自動取代手動,第三次工業革命讓制造業迎來了信息技術和自動化。落后的人力勞動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制造業的需求,一些發達國家很早就開始應用自動化技術提升生產力。
“工業4.0”將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基礎上,從自動化向智能化、網絡化和集成化方向發展。“工業4.0”在一定程度上將促進發達國家的制造業技術升級,也將導致部分制造企業的回流,從而對我國制造業產生間接影響。可以說,“中國制造”正在面臨空前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兩化融合”是中國版的“工業4.0”。在新的發展背景下,只有將信息化時代的網絡化、智能化特征與我國工業化、自動化的進程緊密結合起來,把兩化深度融合作為主線,才能為推動工業轉型升級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而這一切離不開信息技術,離不開優秀軟件企業的助力。易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作為其中的佼佼者,將為國內“工業4.0”解決方案代言。易往信息有多年項目咨詢和實施的經驗,對制造企業生產和實施過程中的技術和數據進行跟蹤、提取和反饋,彌補計劃層和實施層中間的空白,使生產流程形成閉環,全面輔助管理人員的工作和規劃。從生產計劃開始,易往信息的解決方案就計算規劃著整個生產流程,從計劃、采購、原料、運輸、生產等全方位無死角的監控著每一個數據,讓設備與設備對話,這與信息物理系統CPS的理念不謀而合,是使“工業4.0”落地的優秀方案。
信息化為制造渲染上別樣的風采,唯有緊跟時代步伐的企業才能在浪潮下屹立不倒。IT重新定義制造業?我們拭目以待。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