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澳洲維多利亞博物館的研究人員獲得了一個非常難得的姥鯊標本。事情發生在幾個星期前,一艘拖網漁船偶然在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巴斯海峽捕獲了一條巨大的姥鯊,這條姥鯊有20英尺長,重達7716磅,非常罕見。
事實上,這是1930年以來人們在這一區域抓獲的第一條姥鯊,同時也是1855年以來抓到的第三條姥鯊,不幸的是,這條姥鯊在被捕撈上來時已經死去。姥鯊因為它身上的鰭能夠被制成魚翅而很受追捧。但是那些捕獲了這條巨魚的漁民覺得,如此罕見的大魚其科研價值應該原高于經濟價值,于是他們決定將鯊魚捐贈給維多利亞博物館供研究之用。
在收到這條姥鯊,同時也是鯨鯊之后的第二大魚類之后,維多利亞博物館決定借助先進的3D掃描和3D打印技術將其永遠保存下來。
“這是我們第一次在這個博物館里進行3D掃描,尤其是對著這么大的對象。”該博物館的魚類學高級策展人Martin Gomon說。“我們可以將它的形態與來自其他區域的魚進行比較,看看它是否屬于一個不同的物種,或它與其他物種的關系如何。而且我們也可以通過X光或CAT掃描檢查其內部結構,所以它非常有價值。”
因為這條魚的身體過于龐大,研究人員決定先去除它最大的背鰭、臀鰭、胸鰭、腹鰭以及其部分椎骨,只對其頭部和鰓進行3D掃描。他們使用的是一種手持式的3D掃描儀,由來自掃描公司Qubic的工程師Ben Tam負責操作。Tam手上的3D掃描儀每4秒大概可以覆蓋一米的對象,每秒可以捕獲10-15幀。當一旦整個頭部、口和鰓的內部已最高的精度被掃描捕獲下來之后,博物館會將這條姥鯊的頭部通過3D打印復制出來并公開展示。讓人們能夠近距離觀察這條難得一見的巨型鯊魚。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