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們熟知的《變形金剛》電影又在計劃拍攝前傳。來自遙遠宇宙深處的機械生物與地球上風馳電掣的各類豪車共同激發起人們對未來和宇宙的好奇。
然而,一個看似無厘頭的問題卻將人們拉回了現實——變形金剛中的“汽車人”是新能源汽車,還是燃油汽車?
答案顯然是前者。智能化的演進結果必然導致電動化,甚至更高等級能源的使用。
“電動汽車距離智能最近。”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這樣表示。
電動汽車依托于智能系統的應用,正在成為智能汽車的最佳載體。
不只是一個預言
2015年,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與智能汽車相互融合的概念與產品,成為中國乃至國際汽車界競相追逐的對象。
在剛剛過去的2015上海國際汽車展上,人們會吃驚地發現,幾乎所有新概念車型都同時指向了智能化的電動汽車。
奔馳的F015 Luxury in Motion、雪弗蘭的CHEVROLET-FNR,不僅以其科幻的外形令觀者贊嘆不已,其無幅輪轂電機的應用、全部機械操控系統的取消,中控臺的液晶屏顯示,自動路線規劃、自動無人駕駛系統的應用,已經為人們展示出汽車成為“運輸機器人”的未來。
同時,網聯汽車、云汽車的概念也與電動汽車緊密地結合了起來。
北汽新能源公司與樂視共同推出的智能網聯汽車概念,已經將電動汽車與大量液晶顯示操控系統、無線互聯網信息接入系統結合在了一起,用以定義未來汽車的標準配置。
一汽集團發布了“摯途”技術戰略,也將手機叫車、自主泊車、擁堵跟車、自主駕駛等智能化功能集中在其新能源紅旗H7轎車產品中。
一向被視為電動汽車開拓者的特斯拉也極力標榜自身的智能概念,自動導航、無線檢測、自動跟車、主動避讓等智能功能已經不再新鮮。特斯拉針對電動汽車的空中升級技術,已經能夠實現通過互聯網升級軟件下載,實現遠程自動重新構建整車動力性能、能源管理的功能。
“電動汽車能夠達到的智能化程度是傳統能源汽車不可想象的事情。”特斯拉亞太區工程總監王文佳表示。
歐陽明高認為,汽車智能化的發展將按照智能化安全輔助技術、網聯汽車、無人駕駛汽車逐步發展。其中,第一步很快就會得到普及。“5—10年內,車聯網技術會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并且首先實現這一變化的將是電動汽車。”
電動化決勝內燃機
從自動控制角度,電動汽車先天要比燃油汽車更適合作為智能汽車的開發平臺。
眾所周知,燃油汽車的動力來自于內燃機中的燃油混合氣體爆燃做功。然后,動力再通過活塞、曲軸、連桿、離合器、變速箱、傳動軸等一系列機械傳動裝置,將動力傳遞至車輪。無論是多么先進的內燃機技術和自動變速箱技術,都無法擺脫復雜的化學爆燃和機械傳動。
而對于電動汽車來說,這一切則僅僅是電的控制與傳送。
從動力發生到控制原理上,電動汽車比燃油汽車已經大大簡化。就如同電子琴和鋼琴一樣。要想彈出美妙的音樂,鋼琴樂手不僅需要嚴格的訓練,還要一絲不茍的演奏,來完成一首“火與鋼鐵”的協奏。而電子琴只需一個按鍵,便能放出美妙的和玄。電動汽車無疑為汽車智能化控制提供了簡單的方法和路徑。
燃油汽車還不僅僅限于原理的復雜。打開燃油汽車的前機艙,密如迷宮般的油路、電路足以讓人們眼花繚亂。在剖開變速箱,大大小小的齒輪、凸輪、行星輪、軸承、傳感器,甚至令一般的專業維修人員都感到迷惑。
為了實現燃油汽車的自動控制,工程師們不得不采用極為復雜、精密的系統。然而,過于復雜的系統不僅極大地增加了車輛成本,而且大大增加了故障隱患,同時,也使得動力和信號的傳輸變得遲滯,數據的運算變得冗長。
以剎車減速為例,當電腦系統判斷出情況,將指令發送之后,燃油汽車必須經歷剎車片制動、之后自動變速箱經過一系列齒輪傳動變換輸出轉速,之后燃油系統調整燃油供應,之后發動機轉速下降,之后自動變速箱齒輪重新咬合,之后再將動力傳遞給車輪的過程。大量“之后”的機械傳動和燃燒反應,不僅帶來了難以避免的動作遲滯,而且每個環節都有可能出現失誤。
然而,對于智能汽車來講,精準、及時的控制與反應恰恰是至關重要的。在高速的車流中、在復雜的路況中、在性命攸關的一剎那,故障、失誤,甚至0.1秒的反應遲滯都可能導致嚴重的事故和生命的殞逝。
對此,電動汽車則完全避免了機械傳動和點火爆燃的問題。電動汽車可以實現電腦對動力的直接控制。一根以光速傳遞能量的電纜代替了全部傳動裝置,數字化運行的電子電控器代替了復雜結構的齒輪變速箱,一臺電機就可以實現動力及時變換。
電動汽車使得面對復雜路況的智能化控制和自動駕駛成為可能,同時,大大降低了智能汽車的研發和生產成本。即使在現有車型中,加裝智能化自動控制系統的可能性和成本方面,電動汽車將遠遠優于燃油汽車。
“尤其,在城市里車速不高的情況下,智能技術首先會在微型中低速電動汽車上尋找到突破口。”歐陽明高表示。
捆在網絡上的電動汽車
除了自動控制以外,從能量利用方式和汽車文化上來看,電動汽車也是一種智能網絡化的交通工具。新的信息化浪潮,已將電氣化和信息化緊密聯系在了一起。
正如同當年燃油汽車的出現,促使了公路、加油站、石油工業隨之發展,城市布局因此而改變一樣,電動汽車也正在通過能源形式、充電網絡建設、信息化集成、產業流程再造等方面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改變著一個國家的產業面貌。
傳統地將電動汽車理解為電池代替油箱的看法在互聯網興起的時代不免有些落伍。充電樁代替加油站可以建在家中,也可以廣泛分布在大街小巷。原先按照600公里設計的汽車油箱容量,已經由充電樁構建的能源網絡所代替。手機導航、車載衛星定位、APP預約充電、打車軟件等,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應用將得到應用和普及。
“對于大眾消費,以高成本去追求更長的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已經越發失去意義。”北京市新能源汽車促進委員會牛心明表示,充電網絡和智能網聯的建設,將對電動汽車的續航和方便出行更有意義。
手機導航可以準確地規劃路線,APP充電預約可以掃描路途中的所有充電樁的位置和充電狀態。電動汽車不用擔心路途不明、繞遠、迷路等情況的發生,而使車輛超出續航里程。電動汽車也不用擔心一路上沒有充電站而“趴窩”,互聯網和車載信息終端已經提前將路線、能源消耗、充電設施全部計算完畢,并上傳至行車電腦。
不管是幾公里的路程還是幾百公里的路程,目前的衛星定位系統都可以準確測量,無線通信也保證了路況信息的及時傳輸。
電動汽車的能源控制與工況控制已經擺脫了燃油汽車過于粗略、需要認真估算的油表和轉速表設置,數字化的精確電腦管理和數據顯示,確保了駕駛者對汽車續航里程的掌握。
智能網聯對于電動汽車是減法,而對于燃油汽車則是加法。智能網聯減少了電動汽車的電池容量,從而大大降低了汽車成本。
一輛300公里續航里程的電動汽車,目前至少需要40多千瓦時的電池容量,其僅電池成本就高達約12萬元。而實現了智能網聯的電動汽車,在城市充電網絡中,只需要不到100公里的續航里程就可以滿足近90%的出行需求。僅電池成本一項就可以節省近2/3,全車購置成本降低一半,為消費者提供了極大的實惠。
對于剩余的10%的出行需求,同樣可以通過智能網聯來解決。網絡租車、滴滴打車對于希望長途出行的消費者,代用車幾乎召之即來,而且費用也不高。
相比于電動汽車,智能網聯系統的添加只能為燃油汽車增加成本。智能網聯的發展將使電動汽車步入經濟實用化階段,而燃油汽車卻越發“昂貴”。
無論是未來的概念,還是消費者體驗,無論是高端品牌對于舒適安全的追求,還是大眾品牌對于降低成本的訴求,都使得電動汽車成為智能網聯時代的寵兒。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