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葡萄牙里斯本兩所大學的研究人員們開發出了一群3D打印智能水面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可以在真實的環境中使用,并且可以成百上千地進行部署,能夠應用在環境監測、搜索、救援和海上偵查等領域。
水上搜救機器人群體作戰
于是就有人發起疑問了,如此之多的機器人,靠什么控制呢?研究人員稱,他們開發出了一種模仿達爾文進化論的演化算法,用于每一個3D打印的水上機器人,這些成群結隊的機器人并不是單獨控制的,而是依靠對同一群體里面其他機器人的反應產生行動。
群體機器人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模式,他們依靠數量眾多的小型、簡單和廉價的機器人,而不是單個或者少數幾個大型、復雜和昂貴的機器人,每個機器人都由自己決定如何執行任務,并做好與“鄰居”的協調。
3D打印的水上機器人
每個3D打印的機器人都被連接到一個人工神經網絡或“人工大腦”上,由它驅動機器人自主行動。研究團隊稱,這些成群的機器人已經在實驗中展現出群體的力量,由十個機器人組成的小組可以執行諸如地區檢測、導航到航點、聚合、分散等諸如此類的任務。
之所以考慮使用3D打印技術來打造這些水上機器人,研究人員看重的是還是其低廉的成本。每個機器人的制造成本大約在300歐元,它們的船體是用CNC加工的聚苯乙烯塑料泡沫,并裝上3D打印部件。此外,每個機器人上都配有指南針,以及現代化的GPS,此外,在一塊RaspberryPi2上運行著“人工大腦”,使得這些機器人之間能夠靠WiFi相互溝通。
如今,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第二代水上群體機器人,將會給它們配備更加先進的傳感器,使其適于長距離操作,這些水上機器人可以取代船只,來完成一些人類不能完成或者非常危險的任務。如果其第二代3D打印的群體機器人開發順利的話,造福人類將指日可待。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