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2016年東莞市政府“一號文”《關于大力發展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 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基地的意見》正式對外發布,推出50條配套措施,全面推動東莞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集群發展,加快引領制造業轉型升級。
東莞政府發布“一號文” 機器人智造計劃50條
繼2013年減輕企業負擔、2014年扶持實體經濟、2015年實施“東莞制造2025”戰略后,2016年東莞市政府一號文聚焦機器人這一先進制造業,目的就是高舉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大旗,努力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基地。
東莞市政府副市長賀宇解讀“一號文”時指出,此次出臺的“機器人智造”計劃50條措施,可以說是目前全國最全面、最系統的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涵蓋范圍廣、措施力度大、可操作性強。東莞將瞄準先進制造基地的目標,在發展機器人產業上持續努力、久久為功,必能取得長足進步。
推動智能裝備產業產值達千億元
建成2—3個工業機器人產業園
《意見》提出,到2020年,構建起產業特色鮮明、企業集聚發展、配套鏈條完善、公共服務齊全的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鏈,機器人廣泛應用于制造領域和服務領域,東莞建成中國機器人產業先行市,成為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基地。
——產業規模快速增長。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30%,帶動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超過55%和45%。
——推廣應用實現突破。工業機器人在電子、機械、食品、紡織、家具等行業普及應用,服務機器人在家政服務、養老助殘、醫療康復、教育娛樂等領域初步應用,每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臺數提高到120臺以上,國產機器人本地市場占有率超過50%,其中莞產機器人本地市場占有率超過25%。
——創新能力有效提升。建成一批機器人國家級和省級企業研發中心,部分關鍵零部件研發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工業機器人平均無故障時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機器人研發經費支出占該行業生產總值的比例超過4%。
——產業配套鏈條完善。建成2-3個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和10個智能裝備特色產業基地,集聚一批機器人自主品牌和知名系統集成服務商,培育一批機器人產業名牌產品,形成覆蓋本體、伺服電機、減速器、控制器、系統集成等較為完備的機器人產業體系。
東莞為何要發展機器人產業?
歷年的市政府“一號文”推出什么主題、采取什么舉措、釋放出什么信號,是東莞干群判斷未來一年甚至多年的發展路線的重要依據。
2016年東莞市政府“一號文”為何聚焦機器人產業?發布會上,賀宇從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壯大東莞先進制造業集群三個維度,系統闡述了東莞發展機器人產業的必要性、可行性。
賀宇
賀宇說,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大力發展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十大重點產業,培育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基地和經濟區。東莞作為改革開放前沿和制造業名城,有責任、有條件、有能力率先探索,為全國創新發展和開放發展積累經驗。
預計減少用工7.1萬 成本平均下降10%
近年來,受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影響,傳統制造業面臨不少困難。賀宇說,以“機器換人”為抓手實施智能化改造,已成為企業應對困難的重要手段。
據統計,2014年以來,東莞在全國率先啟動“機器換人”計劃,截至去年底企業申報項目達1262個,總投資超100億元,預計可減少用工7.1萬人,單位產品成本平均下降10%,勞動生產率平均提高65%,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效果。
集聚機器人企業400多家 形成較完善上下游產業鏈
“機器人產業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將是繼汽車、計算機之后的下一個大型高新技術產業。”賀宇說,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紛紛布局,將其列入國家戰略規劃。近年來,東莞把機器人產業作為推動創新驅動發展走在前列的重要抓手大力推進。
目前大連機床、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等平臺載體相繼落戶,聚集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企業400多家,去年實現產值260億元左右,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上中下游產業鏈。
賀宇說,在此形勢下,東莞加力推進以機器人產業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將能為東莞經濟發展提供新的源泉和動力,鞏固東莞未來制造業的優勢。
一號文呈現四大特點
系國內最系統最全面的有關文件
透析這份近萬字的“一號文”,賀宇說,一號文旗幟鮮明地提出,以全面實施“機器人智造”計劃為統領,大力發展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這既體現了以“機器換人”提升現有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實現產業存量升級,又體現了未來東莞著力發展智能化的先進制造業,做優做強產業增量。
一號文共分為三大部分,從應用先行、產業培育、全鏈布局、技術引領、集群發展、要素支撐等六大方面,提出了50條務實措施。賀宇表示,具體來說,今年的一號文主要有需求側與供給側兩端對接、工業機器人與服務機器人同步發力、全鏈條突破與全要素支撐同步體現、指導意見與實施方案同步出臺四大特點。
梳理發現,一號文既注重緊密結合制造業升級需求,優先發展3C制造、焊接、搬運、加工等先進適用的工業機器人,又著眼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注重發展智能代步、安防監控、家政服務等服務機器人,以及無人機、無人艇、空間機器人等特種機器人,并積極布局發展柔性機器人、微納機器人等下一代機器人,搶占未來機器人產業制高點。可以說,這是目前國內最全面、最系統的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
焦點1:機器換人,企業歡迎嗎?
東莞港資、臺資、外資企業如何看待“機器換人”?賀宇說,外資企業、港臺和外資企業機器換人情況如何,決定了東莞整個機器換人的大局。他一連講了三個故事,用以說明東莞企業對于機器換人的受歡迎度。
一則是早在三四年前,石碣的臺達電子已經開始做自動化的改造,如今四條生產線只有兩個人;
一則是麻涌的超盈紡織,是一家做內衣面料的企業,一名工人可以看護七臺機器運作,“我們看到一名員工一邊喝茶一邊看守機器,如果哪一臺機器出問題了,機器可以自動發短信通知他”;
一則是清溪一家臺商企業,由于運用了機器人使良品率大幅提升,不僅解決了用工成本上升的問題,也使得產品品質獲得大幅提升。
市經信局局長葉葆華用一組數據論證了東莞機器換人呈現出的“井噴”狀態。他說,2014年以來,東莞在全國率先啟動“機器換人”計劃,截至2015年底企業申報項目達1262個。“這說明東莞產業堆頭大,政策切入點準,市場反應迅速強烈,1262個申報項目在全國其他城市是沒有看到的。”
“我們甚至把申請機器換人的時間延長了一個月,這說明企業對機器換人的需求是非常強烈的。”葉葆華說。東莞發展機器人產業優勢是哪里?他說,東莞擁有完備的上下游產業鏈條,擁有龐大的市場需求,擁有強力的政策支持引導。
焦點2:機器換人 淘汰人還是提升人?
“機器換人”,雖然有利于緩解企業缺工的現狀,也有利于提高勞動效率和產品工藝,但是否會間接導致一些人下崗、失業?這個問題,成為發布會上媒體關注的焦點。
當如何看待“機器換人”與人的關系?機器人的應用對于就業不會造成特別大的影響,向服務業轉崗、向本企業培訓,就會得到很好的消化。”賀宇對此發表了深刻見解。他說,東莞企業已經通過廣泛的培訓,使現有工人有能力使用、維護機器人,讓這一批勞動者成為一批技術型人才。
賀宇表示,機器人的廣泛應用和人的解放發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機器換人”之后,應用、銷售機器人的企業對于員工需求不僅會大幅提升,對于工人的水平、素質、技能也會大幅提升,機器人的廣泛應用對于現代工人是一種幫助和提升。
“東莞機器人產業能走多遠,關鍵在于人才。”賀宇最后說,創新、維護、研發人才的數量有多少、素質怎么樣,將決定東莞機器人產業走多遠、走多高。
“機器換人之后,企業工人的絕對數量是沒有減少的,是保持穩定的。”市經信局局長葉葆華也表示,“機器換人”更多的是運用于新增產能,“總體而言,機器換人對人的數量需求總體上可能會下降,但對人的素質要求會更高。”
盤點一號文創新舉措:
一號文圍繞“機器人智造”計劃提出了50條舉措,大部分都是實實在在的、旨在促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創新舉措,記者梳理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措施。
No.1 “零門檻、零首付”實現“機器換人”
東莞中小企業眾多,但由于融資困難等原因,降低了對“機器換人”意愿。為此,東莞創新推出了多項融資租賃扶持措施,例如,省市各出資1億元合計2億元設立專項資金,用于中小企業設備融資租賃貼息補助及設置融資風險池。
又如,與國開行合作開展技改信貸計劃,創新采取設備金額80%由國家開發銀行發放貸款支持、20%由融資租賃公司承擔的方式,使企業“零門檻、零首付”實現“機器換人”。
No. 2補助企業先行先試實行莞產機器人
東莞擁有龐大的機器人應用市場,但莞產機器人占據的市場份額仍然較低。一號文提出,推動莞產機器人在部分企業先行試用,市財政給予試用企業租金、電費、后續維護等資金補助。同時,對購買莞產機器人實施“機器換人”的,資助標準相應提高。這樣做既可以讓中小企業使用優質的莞產機器人產品,也能讓東莞的機器人生產企業根據試用反饋意見,完善產品功能,促進批量化應用。
No. 3發展“四眾”平臺支持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既要靠高校、科研院所的技術攻關,也要集眾智、匯眾力,重視創新團隊和人才的力量。一號文提出除了發揮高校院所和新型研發機構作用之外,還要發展“四眾”平臺支持機器人技術創新。前不久,全省“四眾”平臺建設推進工作會在我市召開,東莞獲批成為“互聯網 ”創新創業示范市。
東莞將借助“四眾”發展的東風,大力支持機器人技術創新。例如,支持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與大連機床集團聯合建設國家級智能機器人眾創空間,引進一批機器人領域的創新創業團隊和人才;又如,重點建設機器人科技眾包平臺,充分匯集眾智為機器人企業提供關鍵零部件、系統集成等解決方案。
No. 4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最高獎500萬元
上個月,東莞出臺了《東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實施辦法》等九大人才政策,著力栽好適合各類人才發展的“梧桐樹”,目前已引進了李澤湘、李國民、莊德津等一批“金鳳凰”。
下來東莞將把機器人領域的高層次人才作為重點引進對象,給予配套資助、啟動經費、教育入戶等優惠扶持。比如,對于入選中央“千人計劃”、“國家特支計劃”的高層次人才,將按國家資助的1:1至1:2的比例配套資助資金;對創新科研團隊,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立項資助;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給予最高500萬元的扶持和獎勵。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