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年味正濃,位于光谷智能制造產業園的武漢華星光電已在常態運轉。以此進度,武漢華星光電在今年底有望提前實現量產,滿產后可實現年產值超百億元,助推我市加速打造千億顯示產業集群。
華星光電助推武漢打造千億顯示產業集群
據介紹,產品點亮是面板顯示行業的關鍵節點,代表生產線的設計、生產工藝得到驗證,可進入試生產階段。下一步,武漢華星光電將加快推進生產線產品良率提升和產能爬坡,確保產品品質可靠,力爭提前實現批量生產。
目前,武漢華星光電已有2000多名研發、生產人員入駐,未來將達到5000人。項目一期建成達產后,每年可實現生產高端智能手機及移動PC顯示面板約8800萬片,并將吸引玻璃基板、部件清洗、模組、手機終端制造等一系列配套企業落戶,實現年產值千億元的顯示產業集群,使光谷成為全國最大的高世代高端顯示平板研發和生產基地,助推我市建設更具有競爭力的萬億級光電子產業集群。
故事
做快才能搶抓機遇
早投產一月多創造十幾億產值
在大年初三實現產品“點亮”,華星光電也是夠拼的。
記者了解到,對于華星光電項目的建設來說,整體推進相當迅速,關鍵節點時間一再提前完成。
武漢華星光電總經理辦公室主任丁濤從項目籌備開始,跟進了建設的全程。他介紹,項目建設既要確保快速,更要保障質量,整個過程的管理必須非常科學,從設計到建設都是采用最先進的理念和手段。
“進度日報、周報、月報,人員配備從籌備組的10人發展到目前的2000多人,整個環節一環扣一環。”丁濤說,建設中,研發樓提前了一個月封頂,主廠房提前了16天封頂,最終換來了產品點亮時間大大提前。
按最初計劃,點亮時間定于2016年4月22日,后根據進度提前到3月22日、2月22日,最終,定于2月10日完成點亮,開始試生產。
點亮時間一再提前,為什么?
丁濤介紹,點亮代表生產線具備了生產能力,但實現量產還需要經歷生產線產品良率提升和產能爬坡過程,一旦正式投產,項目可實現年產中小尺寸液晶顯示面板8800萬片,“按此匡算,早投產一個月,就能多創造十幾億的產值”。
提前點亮,也是為后期順利量產搶抓時間。“就拿產品信賴性測試來說,需要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進行240小時的測試,這一個周期就是10天,如果發現問題再進行調試,又需要一個周期,可能影響的后期進度就是幾十天,因此按天往前趕并不為過。”丁濤說。
更重要的是,做快才能搶抓機遇。目前,隨著手機分辨率的大幅提升,低溫多晶硅(LTPS)屏幕需求旺盛,此前由于工藝上的難點,產量一直不大,僅有日本、韓國、臺灣等少數面板廠商供貨,近年來國內面板廠商在LTPS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紛紛抓緊建設投產高世代產線,“比對手快,才能搶占市場份額”。
而且,顯示技術更新很快,項目投資巨大,必須盡快投產才能賺取利潤,進而持續建廠更新,“這就如同一條高速公路,進入后就沒有退路,必須快速往前沖,加快創新迭代,否則就會被無情碾壓”。
探訪
生產管理自動化智能化
“無人工廠”每天能處理1000片玻璃基板
一塊1.85×1.5米的玻璃基板,最后制成高清顯示面板,可切割成300塊5.5寸高清屏,要經過100多道生產工序,還要確保屏上每個電子元件都運作正常,這是極其精密的制造過程。
記者參觀華星光電了解到,這個總投資160億的重大工業項目,其中80億都是設備投入,僅自動化生產和智能化管理,就規劃投資16億元,完善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網絡,引進世界各類先進管理系統20余套,能實現生產管控到管理決策的高度自動化和集成化。設備可24小時運轉,滿產后平均每天可處理1000片玻璃基板,極大提高生產彈性和效率。
走入參觀長廊,俯視陣列工廠內部,可以看到這是一個立體的生產空間,也是一個24小時運轉的無人工廠。
在這里,玻璃基板要完成投入、清洗、鍍膜、涂光阻、曝光、顯影、蝕刻、去光阻等多個流程,不同流程的機臺設置在不同樓層,整個流程循環往復若干次才能完成整個陣列工藝。因此,玻璃基板在多個工序間運輸,運輸效率要高,流程不能出錯,工廠就如同一個立體的自動化高速公路,玻璃基板在其間穿梭,靠的就是1000多臺自動化設備和600多個機械手來搬運。
由于產品要求精密,對潔凈程度也要求極高。如生產主設備陣列曝光機,對空氣潔凈度的要求達到1000級,即每立方英寸空氣中粒徑0.3微米的塵埃數量不能超過1000個,設備內達到100級。
對此,華星光電建造了標準極高的潔凈工廠,對空氣實施檢測、全程管理,循環過濾確保空氣潔凈。據介紹,人正是最大的發塵源,所以生產自動化程度高,車間里極少看到人的身影,進行監控、維護的工程師進入車間都穿著如生化防護服一樣的工作服。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表示,企業對研發及智能工廠建設予以高度重視和大力投入,項目建設也是搶抓全球制造業轉型提檔升級機遇,從工廠建設藍圖規劃開始,就同步規劃實現工廠的自動化生產和智能化管理,打造智能制造顯示基地。
展望
建廠同時申請專利
新產品正在研發有望在漢誕生
華星光電項目的順利推進,給武漢帶來的不僅僅是高達百億的年產值,更是打造我市千億顯示產業集群的創新助推力。
據悉,華星光電的全球小尺寸顯示屏研發中心也落戶武漢,將邀請全球業內技術專家加盟組建高水平研發團隊,并計劃與武漢本地重點院校聯合培養本地顯示面板產業技術人才,致力于打造世界第一的高端小尺寸顯示企業。
“2014年5月12日,公司還沒有注冊,研發中心就成立了,可以說研發部門是公司第一個成建制設立的部門。”武漢華星光電總經理辦公室主任丁濤介紹,武漢華星光電第6代低溫多晶硅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在建設的同時,已經開始了專利布局,去年一年,申請國內專利620件,發明專利614件,實用新型6件,申請PCT(《專利合作條約》)專利167件,美國專利85件。
“華星光電成立5年,深圳華星和武漢華星申請的美國專利數在國內企業中已經排名第二,未來,公司的小尺寸高端面板研發線就設在武漢。”丁濤表示,公司已經引入了大量來自日本、韓國、臺灣的研發人員,而武漢人力資源優越,高校科研實力雄厚,可培養更多本地顯示面板產業技術人才,對未來產品研發極其有利。目前,柔性、可折疊手機屏已經在研發計劃中,未來,這些新產品有望在武漢誕生。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