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也是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市凱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田立坤提出建議,“打造哈爾濱通用航空樞紐機場,為短途運輸、醫療衛生、旅游觀光、搶險救災等活動提供服務,同時建設黑龍江航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促進通航產業群融合發展。”
通用航空產業涵蓋通用航空器研發制造、市場運營、綜合保障以及延伸服務等領域。去年,國家發改委將哈爾濱市列為全國26個首批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綜合示范區之一。哈爾濱市還出臺了促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既有國內總需求增長空間、又有鮮明供給優勢的通航產業,正在成為哈爾濱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之一。
發展通航產業黑龍江優勢明顯
2016年5月17日,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建成500個以上通用機場,覆蓋農產品主產區、主要林區、50%以上的5A級旅游景區。通用航空器達到5000架以上,年飛行量200萬小時以上,通用航空業經濟規模超過1萬億元。
“黑龍江發展通用航空及飛行服務保障領域有明顯的產業、人才、運營以及基礎條件等多方面優勢?!碧锪⒗ふf,哈飛、東安等擁有成熟航空工業經驗的老牌國企,還有中國航空氣動研究院、哈工大、東北輕合金、第49研究所等一批與航空工業配套的科研院所、2.5萬航空科技人員、8萬多航空產業技術工人,哈工大、哈工程每年還源源不斷地為航空工業輸送高技術人才。全省有13家通用航空企業,北大荒通航公司和飛龍通航公司在全國通航企業規模和運營能力方面排名靠前,省內共有通用航空器208架,約占全國10%。
發揮哈爾濱通航樞紐輻射作用
搶抓通航產業發展機遇,哈爾濱已經在行動。去年哈爾濱出臺了《加快通航產業綜合示范區的行動計劃》和《促進通航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將通過三年左右時間,初步形成通用航空飛行條件成熟、保障體系完善、產業規模提升、核心競爭力增強、發展要素集聚的局面,“一核四基地”建設初見成效。
田立坤建議,要通過打造哈爾濱通用航空樞紐機場,為短途運輸、小型飛機停靠、私人飛行、醫療衛生、旅游觀光、搶險救災、氣象探測、科學實驗、教育訓練、文化體育、訓練體驗、無人機飛行等活動提供服務。依托運輸網絡平衡地區發展,增強城鎮化與工業化的良性互動、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與農業現代化的相互協調,并逐漸形成以樞紐機場為核心,各種交通方式有機銜接、各類高新技術生產企業和相關服務業聚集的臨空經濟。通過樞紐機場及航線網絡的輻射、集聚效應,調整周邊的經濟和產業結構。
支持黑龍江通航服務產業群融合發展
田立坤表示,由于國內通航產業發展剛剛起步,在開展通用航空及飛行服務保障方面存在著飛行保障體系不健全、機場建設滯后、通用航空專業人員短缺及運營體系尚未形成等問題。
產業發展的初期,恰恰是黑龍江通航發展的機遇。田立坤建議,結合黑龍江通航發展先天優勢,高起點建設國內一流的黑龍江集地面保障、飛行服務、空中管制于一體的通航飛行服務保障體系。以黑龍江現有航空制造、通航運營產業為基礎,發展通航信息化基礎服務保障產業,輻射帶動航空器制造及保障、信息產業、空管裝備等領域發展。
同時,要加快哈爾濱市通航產業相關重大項目建設,助力轉型升級,包括通航飛機制造、通航特色小鎮、低空旅游觀光、通航運營基地、通航飛機維修、航材供應等項目,形成通航特色產業聚集區,圍繞通用航空全產業鏈,開展研發條件、試驗環境、產品制造等方面的建設,打造未來通航交通產業中心、航空裝備中心、通航服務保障中心,促進經濟和產業深度融合。培育國內領先的通航服務產業群,助力黑龍江通航物流體系建設,為植保無人機等新興項目提供保障,為黑龍江省“互聯網+農業”提供高新技術成果支撐。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