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系統是在較完善的道路設施基礎上,將先進的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傳感器技術和系統工程技術集成運用于地面交通管理所建立的一種實時、準確、高效、大范圍、全方位發揮作用的交通運輸管理系統。它是充分發揮現有交通基礎設施的潛力,提高運輸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緩解交通擁擠的有力措施。
截至2014年12月26日,在交通運輸部的統一指揮下,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南、陜西等14個省市的高速公路ETC聯網已正式運行。“信息化、智能化是現代交通運輸系統的重要發展趨勢。”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理事長吳忠澤在中國交通運輸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推進大會上分析,2015年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的規模將超過一千億元。
我國智能交通市場的規模是龐大的,那么具體我國智能交通市場是怎樣分布的?在3月18日召開的第四屆智能交通市場年會上,中國交通技術網發布了《2015年中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研究報告》,2014年城市智能交通市場規模包含電子警察、卡口、交通視頻監控、交通采集與誘導、交通信號控制、交通類平臺、GPS與警用系統、出租車信息服務管理系統、客運樞紐信息化、智能公交在內的10個細分行業市場規模為246.4億元,同比增幅25.3%,除去卡口、交通視頻監控增幅18.7%。
從中國區域市場分析,華東地區市場占有率仍最高,但受到基數增大及投資趨緩等雙重因素影響,2014增長動力不足;東北等三區域增長率保持在30%以上,市場規模增長最快的區域是西北地區;
從單個項目包投資來看,2014年華東、華南地區競爭激烈,單個項目包投資減少,西南、東北、華北區域區域單個項目包投資較多,2014東北單個項目包投資最多,超過500萬元。
2014年全國區域主要分為三個陣營,
第一陣營是以浙江為代表的區域,市場規模領先于其他區域,但無論是市場規模增長率還是項目包增長率均較低;
第二陣營是以陜甘寧為代表的區域,市場規模增長率,項目包增長率超過100%,投資規模增長強勁;
第三陣營特點是有一定市場規模,更有廣闊市場空間,既沒有華東區競爭激烈,又不像西北區項目規模相對較小,符合企業業績短期實現快速增長的條件,第三陣營已經逐步成為各個企業競相挖掘的新領地。
10大細分行業分析,交通視頻監控、電子警察、交通信號控制三大系統仍是全國各區域建設重點;技術原因近幾年電警普遍帶有卡口功能,卡口市場規模增速放緩。受公交都市的影響,個別區域智能公交建設投資比重加大,未來增長動力強勁。
(審核編輯: 智匯工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