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央行等八部委日前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工業轉型升級、降本增效的具體金融政策措施。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之際,面對工業轉型發展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瓶頸,新年返工伊始,央行等八部委發文,加大金融對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支持力度,推動工業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加快工業轉型升級。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目前工業制造業壓力比較大,出的問題也比較多,可以說是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里面,第二產業是最難的。所以商業銀行整體來說他的理念、信貸政策都是偏保守的,畢竟風險比較大。(《意見》)在這樣一個時間點上出來,目的我想主要還是希望通過金融在這方面更好地起到支持作用。”
《意見》提出:加強對工業的貨幣信貸政策支持;加大資本市場、保險市場對工業企業的支持力度;推動工業企業融資機制創新等六方面多項內容。其中,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落實差別化工業信貸政策,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等的支持力度;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適當降低新能源汽車、二手車的貸款首付比例,合理擴大汽車消費信貸,支持新能源汽車生產、消費及相關產業發展。
同時,《意見》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對鋼鐵、有色、建材、船舶、煤炭等行業中產品有競爭力、有市場、有效益的優質企業繼續給予信貸支持,幫助有前景的企業渡過難關。但要求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未取得合法手續的新增產能建設項目,一律不得給予授信;對長期虧損、失去清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僵尸企業”等,堅決壓縮退出相關貸款。
此外,《意見》還提出優化工業企業兼并重組政策環境,擴寬工業企業兼并重組融資渠道。連平認為,《意見》多方面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從而提高效率,加大對工業轉型的支持力度:
連平說:“對于制造業和工業的信貸政策,(銀行)還需要做適應性的調整,通過信貸政策的改變,流程的改變、完善、優化(對工業企業轉型)加以支持。還有就是說鼓勵銀行來更多地通過產品創新來加以支持。”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