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鏈是指發現、占有并充分利用能源及其衍生技術等一系列制度和活動的集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能源互聯網就是能源鏈概念在實踐中的應用。能源互聯網正在改變未來的工業發展,它能有效解決全球能源資源中心和負荷中心逆向分布的特點。在未來國際體系主導權的競爭中,能源互聯網將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
僅憑對能源的占用并不意味著一國能夠最大限度地掌握能源鏈,技術革命及與之相配套的政治經濟制度創新才是能源鏈的關鍵。最有效地發現、占有和使用新能源必然要突破各種經濟結構、政治結構和意識形態的限制。
從歷史上看,新興大國的崛起往往伴隨著相應的新一代能源鏈的崛起。現實地緣政治更多依據能源鏈的控制能力來確定海權和陸權的關系。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歐佩克成立后也面臨能源供應危機,對石油能源的高度依賴迫使其轉向海外特別是中東地區獲取低價能源供應。中東政治動蕩、戰爭頻繁,無疑增加了美國維系能源鏈的成本。但從20世紀后10年開始,美國開始新一輪高速發展并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通過兩次海灣戰爭控制了世界上重要的石油資源產地、運輸通道。
因此,國際體系重大結構性變革的前提和條件是國際能源權力結構的變化,即是否有國家(或非國家實體)擁有了可以挑戰現行體制的能源鏈條或其中的某些環節。這包括:新能源的發現、能源資源的排他性占有、能源應用技術的革命性進展、能源技術的普及與社會經濟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國家對能源使用的控制力等。一個在國際能源權力結構中取得主導優勢的國家,必然會改變全球地緣政治結構,繼而成為國際體系變革的主導力量。
能源互聯網將改變未來工業格局
世界能源供應鏈是否連續而完整、價格的波動能否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等問題,不僅關乎全球能源安全的未來發展態勢,而且關乎國際體系的變革方向。能源互聯網就是對下一代能源鏈中的主要組成也就是新能源的充分發現、占有和高效利用。從能源鏈占有(地緣政治)和新能源有效利用(制度和技術創新)兩種角度看,能源互聯網的競爭事關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競爭,以及國際體系中的權力轉移。在未來國際體系主導權的爭奪中,新能源的主導者也將改變全球權力格局。
目前,各大洲內部可再生能源豐富的地區正在建立清潔能源發電基地,許多國家之間已經或正在形成跨國互聯電網。北美互聯電網、歐洲互聯電網、俄羅斯—波羅的海互聯電網已經形成,南部非洲、南美洲等地區聯網加快推進,中國也在加強與俄羅斯、蒙古國、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的聯網。一旦歐亞大陸的超級電網形成,“世界島”將再次成為全球爭奪的焦點。而陸權大國占有和使用能源鏈的效率大大超過海權國家,這將改變側翼大國對“核心地帶”國家均勢的格局,從而徹底改寫目前的地緣政治格局。
能源互聯網是綠色發展理念應用的代表,它不僅是一種發展模式的創新,而且能實現經濟發展與碳排放的脫鉤。在現有的國際能源體系框架內,通過重大制度創新爭取在新能源技術上取得主導權,是中國崛起于國際能源體系的必經之路,而能源互聯網是中國最佳選擇。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