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受損的福島第一核電站釋放出的微小顆粒中發現了鈾和銫等其他放射性物質。
根據一項來自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的最新研究,放射性沉降物對環境的影響可能比先前預計的時間要長得多。
該研究小組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燃料殘渣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首次在研究報告中得到了“明確”的揭示。
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被稱為“微粒子”的極小碎片,這些碎片在2011年最初的災難中被釋放到環境中。研究人員在反應堆熔毀過程中從核電站的反應堆中釋放出的核燃料中發現了鈾。發現的粒子尺寸只有5微米或更小;大約是人類頭發寬度的20倍。這些粒子的大小意味著人類可以吸入它們。
反應堆殘骸碎片是在核隔離區、水稻土和離核電站幾公里處的一個廢棄水產養殖中心發現的。
以前人們認為,只有揮發性的氣態放射性核素,如銫和碘,才會從受損的反應堆中釋放出來。現在越來越清楚的是,小的固體顆粒也被釋放出來,其中的一些顆粒含有非常長的放射性核素;例如,鈾有幾十億年的半衰期。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分析放射化學高級講師、這篇論文的作者Gareth Law博士說:“我們的研究有力地表明,有必要對福島核電站內以及可能在核隔離區之外的燃料殘渣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調查。雖然要從如此惡劣的環境中獲取樣本極其困難,但進一步的工作將提高我們對燃料碎片納米粒子的長期行為及其影響的理解。”
東京電力公司目前負責福島第一核電站和周圍的隔離區的清理和退役過程。日本九州大學的副教授Satoshi Utsunomiya博士領導了這項研究。
他補充稱:“對釋放出的微粒有更好的了解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提供了關于受損反應堆中熔化核燃料狀況的急需的數據。這將為東京電力公司的退役戰略提供極其有用的信息。”
目前,由于輻射水平高,不可能得到關于受損核反應堆內燃料碎片的化學數據。由國際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發現的微粒將為未來的退役挑戰提供重要線索。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