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轉型進入機器人行業的企業來說,唯有務實創新才是正途,否則又會熙熙攘攘而來,十足沮喪而去。
在最近熱映的影片《星球大戰》中,兩臺“通人性”的機器人吸粉無數。更令人驚訝的是,科幻正在走進現實生活。現在去銀行取錢,去餐廳吃飯,我們都有可能會享受到機器人提供的服務。
《星球大戰》中的機器人
毋庸置疑,機器人行業近年來發展迅猛。工業自動化、服務無人化,機器人巨大的市場潛力和需求正日益顯現。因此,很多面臨轉型的國內傳統制造企業紛紛將目光投向此領域,機器人企業“忽如一夜春風來”,發展速度令人咋舌。
不過,在行業爆發式增長的同時,我們也應該保持一份冷靜。人們或許還記得,曾經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巨人”尚德。在光伏產業的黃金年代,短短幾年時間,它從一個無錫的電力小廠,一躍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企業,而后又因為規模過大、產能過剩而轟然倒下。除了歐美反傾銷,更重要的是國內嚴重的產能過剩。
當前,中央一再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內的機器人行業雖為新行業,但也需要提高警惕,切莫不顧客觀實際,盲目擴張。尚德的“前車之鑒”,足以引以為戒,切勿匆忙成為下一輪過剩的產能。
實際情況是,各地不斷舉辦的機器人研討會、展覽會上,普遍存在著核心技術研發能力不足的問題,真正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品牌較少,產品低質低價現象突出,這些都是目前國內機器人行業發展所面臨的“瓶頸”。
對于轉型進入機器人行業的企業來說,唯有務實創新才是正途,否則又會熙熙攘攘而來,十足沮喪而去。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