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航問題是如今可穿戴設備發展的重點阻礙之一,出于便攜性的考慮,可穿戴設備做得太厚重,所以大容量電池這種想法算是泡湯了。如何優化它們電量消耗,將是今后發展的關鍵。
為進一步完善可穿戴設備的續航能力,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研究中心的“ASSIST計劃”制造出一塊芯片。這塊芯片能夠通過人類身體與空氣存在的溫差,將這些熱能轉化成電能,為可穿戴設備供電。
ASSIST芯片
根據Spectrum的報道,這塊小型芯片大概在175px2左右,產生電能的多少跟皮膚與空氣的溫度差有關。在緊貼皮膚、空氣與皮膚兩者的溫度差為三度的狀態下,每平方厘米大約能夠產生40到50微瓦的電量。如果這塊芯片的使用者是在走路甚至跑步的話,芯片的發電效率便因為氣流的出現提高,并且能夠達到約3倍的電量產出量。
可穿戴產品想要輕薄,電量就必然會縮水
盡管如此,這種芯片的供電量還是太低了。目前它只能應付類似加速計、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等低功耗的芯片和傳感器,還不能為GPS或屏幕這種耗電大戶供電。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