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沈陽遠大智能(原博林特)高科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遠大智能)在北京召開新產品、新技術推介會。會上,遠大智能與廣州建高、北京飛利信、香港招萊、國電科東等多家客戶簽訂智能機器人供貨合作協議。接下來,遠大智能將在高端智能機器人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在填補國內空白的同時,搶占世界機器人制造的高端市場。
沈陽遠大生產的智能感知工業機器人正在為大型工件打磨
遠大智能將重拳出擊機器人高端智能市場
近年來,遠大智能智能憑借自有技術和集團資本優勢,通過引進國外前沿技術和高端人才,在機器人集成技術領域不斷創新,獲得了多項科技專利。其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感知工業機器人產品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其離線軌跡規劃、3D視覺識別及檢測、力/位置混合控制等技術在柔性智能加工制造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此外,遠大智能自主開發的帶防爆功能的機器人磨削加工系統,可完全代替人在危險易爆環境中執行任務,獲得國家專利。
從2013年起,我國機器人的銷量已經占到了世界年產量的第一位,但是一直以來,我國只屬于機器人大國而并非強國。對此,沈陽遠大智能高科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崢接受鳳凰遼寧專訪時表示,遠大智能將依托自有技術優勢,為中國制造業在產業升級、安全生產、環境保護、質量提升和效率提高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遠大智能也將重拳出擊高端智能制造市場,在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迎接新機遇、創造新未來,為“中國制造2025”貢獻力量,攜手客戶一起實現共同的理想。
肖曦:遠大智能提升了國內機器人高端應用的水平
會上,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肖曦教授對遠大智能向高端應用發展給予高度評價。他表示,遠大智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感知工業機器人產品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其中,離線軌跡規劃、3D視覺識別及檢測、力/位置混合控制等技術,在柔性智能加工制造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很多關鍵的設備,比如工業機器人的三大核心設備、機器人整體控制器及減速機構,基本被國外企業壟斷,只有關鍵化設備國產提升,有像遠大智能這樣一些公司,向高端應用去拓展,才能成為機器人強國。”肖曦說。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發布報告稱:未來工業機器人需求仍將加速增長。2014年全球銷量同比增長28.7%,銷量達到229000臺,預測2015年-2017年全球年平均增長率將達12%。
近幾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每年以60%以上的增幅高速增長,現已達到年產5.7萬臺的生產能力,但國產化率僅占13%。
肖曦認為,目前國內的機器人應用存在兩個問題,一是關鍵化設備的國產化率偏低,二是應用偏低端。但本次遠大智能發布的機器人是重點提升了機器人應用的水平,一定程度解決了國內機器人發展的第二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到,遠大智能在對機器人關鍵技術的控制、位置精度的控制及加工工藝的專家庫建立等方面一直在不斷努力,這幾個方面實際上屬于工業機器人提升控制性能的關鍵技術,通過這些關鍵性能的提升,可以提升機器人的應用層次。
2014年,工業機器人在中國的銷售量為57096臺,占全球總銷量的四分之一。2015年-2017年,國內年均增長率預計將達25%,2017年將超越10萬臺。到2017年末,中國機器人保有量將超過40萬臺。
由此看來,未來中國市場各種機器人的增長潛力巨大。肖曦認為,從傳統上來講,工業機器人加工的精度及剛度,是不如數控中心的,但是通過這些創新性技術的加入,可以彌補工業機器人的缺陷,在一些關鍵裝備的制造商發揮工業機器人的作用,這也是遠大智能機器人最大的亮點和創新點。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秘書長姚之駒表示,沈陽遠大智能不以追求產值為目標,而是從高端設備技術入手。突破智能機器人核心技術及核心零部件,在填補國內空白的同時,搶占世界機器人制造的高端市場,是國內機器人生產企業的典范。
遠大智能今后將在航空航天等高端應用領域實現自主創新
未來,遠大智能將以高鐵、航空航天、船舶制造和電商物流等高端應用領域為主,縮短在這些領域與國外知名廠商的技術差距,逐步實現在這些領域的自主創新。
據李崢介紹,航天產業是高科技產業,基礎加工精度要求很高,目前航空航天產品制造過程仍舊勞動密集、工序繁復、工況惡劣、需要輔以大量工裝夾具并以手工制造為主。自動化生產能力不足已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采用高精度機器人,輔助機器視覺技術以及超聲機加技術,可以有效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節約勞動力和制造成本、增強生產柔性和企業競爭力。此外,也可以對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勞動環境、減輕勞動強度、降低材料消耗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對此,遠大智能將使用特種移載機器人,利用機器人視覺識別及定位系統,高精度定位技術,打磨工具、制孔工具、超聲輔助加工設備,及采用視覺系統對對工件進行空間絕對位置識別,采用特種移載機器人攜帶加工工具對工件進行空間絕對位置跟蹤,通過超聲輔助加工設備減小加工難度。
關于遠大智能在電商領域的發展,沈陽遠大智能總工程師邢春貴介紹說:“目前,電商物流呈現大的日益增長趨勢,現在在美國出現了無人機及無人小車送貨,但是在國內的環境下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好,還是在使用讀碼掃碼、分撿等方式運行,我們打算在“最后一公里”實現物流化,采用特種移載機器人進行工件移載及搬運,通過物聯網實現貨架及工件的定位,通過分揀機器人進行分揀,通過視覺系統對工件進行分揀定位及二次識別校驗,通過智能調度系統對所有設備下達或調整工作任務。”
據悉,遠大智能2017—2018年度電商方向智能高科機器人市場開發銷售合同將預計達8000萬元。
未來,沈陽遠大智能向機器人高端應用領域的自主創新,也標志著遼寧智能裝備開始支撐中國制造。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