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知名企業在云計算領域有大動作。微軟將向非營利組織捐10億美元云計算服務,無獨有偶,阿里巴巴旗下阿里云發布了全球首個一站式大數據平臺“數加”,今日(1月21日),更是聯合Nvidia 欲投10億美元到云計算。微軟和阿里作為全球信息行業翹楚,這次大動作背后隱藏了什么商業目的。
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具體情況。近日,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宣布,將在未來三年內,通過云計算服務領域,向非營利機構以及大學研究人員捐贈10億美元。并希望通過該項目進而接觸7萬家非營利機構,此舉旨在確保科技帶來的收益不只由富人專享。昨日(1月20日),在2016云棲大會上海峰會上發布一站式大數據平臺“數加”,并計劃用三年時間吸引1000家合作伙伴入駐。據了解,阿里云在發布新大數據平臺的同時,還推出了20款產品,并與潤和軟件、九州云等企業達成戰略合作。企業競爭當仁不讓,微軟此舉在于普及大眾惠及平民。其實,當中隱藏著遠遠大于10億美元的利益。這一點業內了解,微軟和阿里更心知肚明。
2016云棲大會上海峰會阿里10億云基金
當前物聯網時代到來,大數據、云計算蓬勃發展,微軟毫不猶豫更毫不吝嗇地抓住這一契機在于云計算自身的優點和未來的利益。我們可以先簡單定義,云計算是基于互聯網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過互聯網提供易擴展且虛擬化的資源。“云”是網絡、互聯網的一種比喻說法。云計算服務可以向用戶提供資源和應用,使其不必再購買計算機和軟件。無論在什么地方都可以使用終端獲取相關應用服務,而這些資源均來自不具有實體性質的“云”。我們僅僅需要一臺筆記本或者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通過網絡來實現我們需要完成的任務,甚至是超級計算。“云”這一特殊數據容器,其通用性使資源利用率顯著提升,極大降低企業數據管理成本。
云計算作為新型商業模型,可提供無限的廉價存儲和強勁有力計算能力。當前,數據處理往往需要巨大的空間來應對,而“云”的存在很好地為數據處理提供平臺。將數據挖掘技術應用到云環境中,可以按需從“云”中獲取項目集合所需空間,因而解決了數據挖掘需要大空間的問題。同時,云計算也擁有平臺系統和應用程序的優勢,其可以實時部署和配置動態。在云計算平臺下,服務器或稱為虛擬服務器。
“10億美元”云計算背后的巨大利益
據預測,到2020年,全球將有300億臺互聯設備,比2015年多一倍。物聯網設備的增長速度之快,更是說明全球受到數字化浪潮的影響。有研究所預計,到2020年,亞馬遜、谷歌、微軟、阿里云等有可能壟斷全球80%的市場份額。這是一次名利場的逐鹿,大企業連番大動作無不體現了這一市場的巨大價值。
(審核編輯: 智匯先鋒)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