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網上詢問:“為什么混合動力車百公里加速度比傳統汽油車要快很多?而且還更省油?”以下回答來自新能源汽車愛好者。
魚非魚
這里有一個根本性問題。就是極限加速快用到的動力,跟日常駕駛用到的動力完全不是一回事。
換句話說,AB兩車比極限加速,是比最大的動力是多少。如果此時A車能有400,B車只有300,那么A車勝。
但日常駕駛是否省油,比的是同樣出100的力,誰效率更高。
在前一種比較中能夠勝出,完全不代表在后一種比較中具有劣勢。我極限駕駛是一臺老虎,不代表日常駕駛我就不能做一只兔子。
事實上,同樣車型,往往更大馬力的版本反而高速是更省油的。因為大馬力車型高速行駛轉速更低,效率更高。同樣車型同樣排量不同調校的兩款渦輪增壓車,高功率的一般都更省油,也是這個道理。
但是為什么我們還會有大馬力車費油的印象呢?這里有兩個原因。1. 大馬力車在市區日常駕駛,因為動力足很容易踩多或者很愛踩多,很多時候是用了150的動力,而小馬力的車型只用了100的動力。2.大排量大馬力車型在低負荷運轉下效率太低。
那么為什么混合動力可以省油呢?其根本原理是其動力組合輸出的靈活性更高。我需要400的動力的時候有400的玩法,電機內燃機全開,電池電量呼呼掉。需要100的動力的時候也有100的玩法,發動機低轉高效單獨運行,或者電動機單獨運行。
不過大家不要忽略一個問題,就是混合動力車型的極限動力往往不可持續,如果一直這么踩,電量下降,加速能力就大大減弱。目前量產車百公里加速最強的法拉利laferrari,邁凱輪P1,保時捷918,拉到幾分鐘的紐北上跑,都會沒那么牛逼,第二圈再跑就更慘不忍睹(918制動回收做的更好,相對好一些)。
另外,要實現這種效果,理論上根本不需要什么最優動力分配的高新科技。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我完全可以給車子裝兩個很平庸的發動機,日常駕駛用動力小的那一個,動力強的那一個完全不工作,只有測百公里加速的時候才切換到用動力強的哪一個。不考慮額外增加重量的問題,也能達到類似效果
秦實際上就是利用了這個簡單的邏輯,也做到了這個效果。蓄電池相當于增加了動力的彈性。雖然秦在節油和動力匹配方面實在談不上有多高級。
難的是你在確實輸出更多動力的時候,還能更省油。這個實際上秦除了低速下電機本身的優勢,并沒有做到。當然,這也并不是說就沒有意義,因為對于一部分用戶來說,不是需要一直有很強的動力,只是偶爾需要的時候希望也能有,但又不想為了這個偶爾的需求增加大部分時間的油耗。對于這部分人群,秦這樣的車,也是有很大優勢的。
當然也有好的混合車型在更多的工況下做到了在輸出更多動力的時候,也能更省油。比如豐田凱美瑞的THS,和雅閣的iMMD。這是通過充分優化不同特性的兩種動力的分配提升動力效率實現的。但即使是他們,在有些工況下,比如高速超車,同樣動力還是有可能更費油的,因為電池本身增加了重量,此時也并沒有比內燃機更有效率,看起來油耗沒增加是因為此時可能用了一部分蓄電池里的電量。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