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將物理標簽(如條形碼和QR碼)嵌入3D打印物體的創新性方法“AirCode”,該方法使用氣穴(air pocket)來將信息保存在3D打印件中。這項研究已經在線發表,題為“AirCode:針對數字制造的不顯眼物理標簽”。
據論文介紹,人眼無法察覺AirCode技術,需要一個計算機成像方法來恢復數據。研究人員認為AirCode在嵌入元數據、機器人抓取和水印方面具有特殊的應用。
AirCode也可以保存對象的附加信息。“例如,設計一個藝術雕像后,藝術家可以在制造前嵌入一個鏈接,可鏈接至一個介紹雕像背景的網頁或藝術家的個人網站或版權聲明,”論文說。
這樣的技術在3D打印雕塑掃描方面也有用處。標簽可以提供對象的更多細節和掃描地點。
3D打印帶有嵌入式氣穴的對象后,研究人員使用一種“計算成像方法”來掃描標簽。
AirCode技術的顯著優勢在于它不需要后處理,可以整合到現有的3D打印工作流程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它也有重要的應用。用戶可以3D打印帶有空氣代碼的對象,以證明它們的合法性。
(審核編輯: 林靜)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