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記者從1月18日南京“兩會”開幕會上獲悉,今年南京將踐行“五大理念”,實施“六大戰略”,發展“五型經濟”,圍繞結構改革重點,全面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穩定經濟增長、推進轉型升級、深化改革開放、保障改善民生,以“邁上新臺階、建設新南京”的優異成績,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南京“兩會”代表小組討論,氣氛熱烈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黃莉新用“開拓進取、砥礪前行”總結剛剛過去的2015年。她說,這一年是亮點紛呈的勝利收官之年,南京市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任務:全市經濟總量達到96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1020億元,分別增長9.2%和12.9%,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得到同步提升。
2015年南京在副省級城市經濟總量排名中躍至第6位
南京市市長繆瑞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過去的一年,南京經濟發展穩中有進,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根據統計,南京2015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00億元,增長9.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8萬美元。在副省級城市中,經濟總量由2010年的第10位躍升為第6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2010年第7位躍升為第4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躍上千億元臺階,達到102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實現了五年翻番。此外,2015年,南京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1%,在副省級城市中名列前茅;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總額增長10%以上。
2015年,南京市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以“一區兩園”為核心載體,加快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全市出臺“創業南京”人才計劃,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辦各類眾創空間80家,省級以上孵化載體達到79家。全市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7.3%,提高1.5個百分點。
2015年,南京市制定實施“中國制造2025”南京實施方案和南京“互聯網 ”實施方案,智能裝備制造、衛星應用、下一代信息網絡產業產值增幅將達15%。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加快建設,生物農業產值達300億元。石化、鋼鐵等高耗能產業占工業比重下降了3.6個百分點,預計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6%,煤炭消耗下降1.5%,完成主要污染物“十二五”減排目標任務。城市空間布局不斷優化。江北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完成總體規劃及近期建設規劃,新區建設全面啟動,軌道交通實現網絡化運營。
2016年南京經濟社會發展指標: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南京市市長繆瑞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2016年南京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是: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外貿出口、利用外資保持正增長,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03%,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PM2.5濃度較2013年下降13%,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幅、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達到省定標準,公眾安全感保持在92%以上。全面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穩定經濟增長,推進轉型升級,為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做好以下方面重點工作: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規模以上企業建設研發機構,加快發展以企業為主體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培育壯大創新型企業集群。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增長8%,建設1—2家市級重大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新建60家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升創新載體建設水平,充分發揮“一區兩園”示范引領作用,加快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推動開發園區向創新園區轉型,加快發展眾創空間,實施創業人才計劃,創新人才服務方式,重點集聚10名科技頂尖專家,培育40名創新型企業家,引進480名高層次創業人才,引領3800名青年大學生創業,加快推動科研成果轉換化,實現科技服務業總收入480億元。
培育發展新動力。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新模式、新業態,重點加大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城市基礎建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投資,擴大自主品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提升出口對增長的促進作用,打好“降成本”組合拳,落實國家、省減稅清費政策,清理各種不合理的收費,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中國制造2025”南京實施方案,發展智能制造,加快實施智能工廠培育計劃,前瞻性布局機器人、3D打印等智能制造技術,啟動20家智能工廠創建工作,推進智能工廠示范城市建設。落實南京“互聯網+”實施方案,促進以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融合創新。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和現代化信息技術,加快傳統產業技術升級、設備更新改造。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七大類14個重點領域,加快推進LG新能源產業基地、中電熊貓電子裝備產業基地、中航南京航空裝備產業基地、中船海洋裝備機電產業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提高產業集聚規模,加快建設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基地。圍繞今后5年每年減少產能100萬噸的目標,引導南鋼提升產品附加值,提高就能環保標準。
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增強經濟發展動能活力。全面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區域發展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加快產業培育,重點打造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推進百優民營企業培育計劃,鼓勵發展民營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推進小微金融、科技金融、互聯網金融,更好地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實施國有資本有序進退,清理退出、重組整合、創新發展一批國有企業。鼓勵軌道交通、電力裝備等優勢企業“走出去”,擴大海外投資。
展望“十三五”,黃莉新表示,南京發展前景會更加美好。到2020年,南京經濟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將明顯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提前翻一番,全面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各方面體質和機制更加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展現出“強富美高”新南京的現實模樣。
(審核編輯: 智匯先鋒)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