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聽起來很美好,但是一份報告警告,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超過500萬人面臨失業,很多年輕人的飯碗可能被機器搶走。另外,因產能過剩,中國“十三五規劃”將進行供給側改革,勢必關閉過剩產能,中國或面臨著找工作難和漲工資難的困境。
工業4.0遇上供給冊改革 失業降薪一起來?
世界經濟論壇在2016年年會召開前夕,于18日發表報告,預測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在今后5年改變商業模式和勞動力市場,導致“15個主要發達和新型經濟體凈損失超過500萬個就業崗位”。
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以一系列科技進步為代表,比如移動互聯網和云技術、大數據、新能源、機器人及人工智能技術。
報告預測,新一輪工業革命將創造210萬個新工作崗位,主要領域包括計算機工程、數學。但是,710萬個工作崗位將消失,其中辦公室白領和管理崗位受沖擊最大。
據一項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全球大約四成年輕人認為,今后10年內,機器將勝任他們所作的工作;發達經濟體的年輕人對就業前途更為憂慮。
這項調查由印度軟件業巨頭印孚瑟斯有限公司委托英國獨立通信與市場咨詢公司所做,在澳大利亞、巴西、英國、中國、法國、德國、印度、美國和南非調查總計近9000名16歲至25歲的青年。
近80%的調查對象表示,技術進步速度太快,所以必須不斷學習學校中沒有教授的新知識,以保持競爭力。
近三分之二的人對自己的工作前途表示樂觀。不過,發展中經濟體的年輕人遠比發達經濟體中的同齡人更加樂觀,后者中近半數人認為自己接受的教育不足以勝任工作。在印度,60%的調查對象對自己的職業技能有信心;而在法國,比例降至25%。
印孚瑟斯公司首席執行官維沙爾·西卡說,工業技術發展突飛猛進,但是教育體制仍停留在“300年前的農耕社會”。因而,“我們必須告別過去,教育重點需要從學習已知知識轉到探索未知事物”。
再看看人口大國-中國。進入2014年以來,行業爆發的破產倒閉潮將數萬人直接拋入失業大軍。
而“十三五規劃”提出的供給制改革,旨在化解產能過剩、降低企業成本。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確認鋼鐵、化工、煤炭、制造業“減員”和東北地區裁員。僅鋼鐵和煤炭兩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就超過千萬,它給地方政府和社保體系帶來壓力……也許在2016年,中國可能逐漸面臨職業難求、薪酬難漲的持續壓力。
中國經濟增長已經步入下降軌道,一些隱性的失業壓力將逐步釋放。前面是工業4.0,當下是失業潮來臨,謀求加薪變得難上加難。
降薪并不是中國獨一份
因多國轟炸,像一個國家一樣運作著的伊斯蘭國(ISIS),已經因財政吃緊,被迫對其武裝人員降薪一半。
全球經濟放緩,連普京大帝都降薪了。據悉,俄羅斯去年已削減10%的政府開支。總統普京甚至減薪,普京把自己的年薪900萬盧布(約110,000美元)下調了10%。但是數以百萬普通的俄羅斯人過著拮據的生活,并承受著高通脹的壓力。
另外,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富國銀行等世界級銀行都陷入了愈演愈烈的裁員和降薪大潮。
摩根大通去年裁掉1萬人;美國銀行去年裁了7.1%;花旗8年裁了36%;巴克萊計劃2年裁3萬;匯豐目標裁5萬……
據《中國經濟周刊》統計,各銀行2015年底已經提前昭告的新年裁員計劃顯示,全球銀行業2016年至少還有12萬人即將下崗。
雖不像歐美銀行那樣猛刮裁員風暴,在銀行業態大變革的動蕩時代,告別黃金成長期的中國傳統銀行業也寒風勁吹。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