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日本軟銀公司開發的全球首款情感機器人“珮珀”在一分鐘內千臺機器銷售一空,受捧程度可見一斑。相比工業機器人的高昂價格、精細組裝,“珮珀”這樣的服務機器人仍有所不同,但由于沒有天花板,加之人工智能交互的大行其道,服務型機器人今后的發展空間增長將無可限量。
相比工業機器人的高昂價格、精細組裝,“珮珀”這樣的服務機器人仍有所不同,但由于沒有天花板,加之人工智能交互的大行其道,服務型機器人今后的發展空間增長將無可限量。服務型機器人涵蓋了諸多產品線,目前倍受市場歡迎的種類有:醫療、老人及兒童陪伴機器人,解決勞動力短缺的生活機器人,結合信息技術的泛網絡化機器人、家庭用機器人、電動汽車用機器人等。而助老和醫用、商業服務等機器人短期內的發展空間或許更大。近日,多家服務型機器人生產商就告訴記者,將加大對該領域產品的研發及生產制造,為應對今后的需求的增長做準備。
某餐廳推出的上菜服務機器人(網絡資料圖)
市場前景可期
塔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位內部管理層就告訴本報記者,服務型機器人的造價并不貴,關鍵在于應用。
通常情況下,服務機器人在數錢至數萬元不等,應用場景非常多,人們的接受程度也更高。現在大家較為熟知的產品有掃地機器人和無人機等,這都屬于服務機器人大類。而如科沃斯、大疆創新等公司也獲得了較好的市場認知。
以掃地機器人為例,其屬于家庭服務型機器人,可解放雙手、騰出人們做家務的時間;無人機則增加了互動娛樂性。清潔功能、自動導航等基礎領域之外,服務機器人還附加了其他功能(如高清晰度拍攝),使得用戶的接受程度也會更高。而機器人和VR穿戴設備等相互結合,或許也能獲得更好的市場反應。
長盈精密公司董事長陳奇星則認為,目前服務型機器人還屬于初級發展階段,沒有形成固定的客戶群,也沒有哪一家可完全勝出,留給各公司的空間還很大,這是其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假設能有較好的市場開發、高效務實的研發團隊,這一領域的產業機遇著實不小。據統計,目前全球已有48個國家開發機器人,而其中25個國家涉獵了服務型機器人,歐美日等國家在商業服務、老人陪伴及醫療機器人方面都已有不錯產品。比如在日本的商場及養老院中,就有為老人挑選商品、陪伴老人砍價、推輪椅及幫助老人取物的服務機器人極受追捧。而“珮珀”既可以推銷消費品,也可以做銀行服務、做家庭管家等等。
此外,隨著智能化、人工作業減少等新興需求的出現,服務機器人更符合人們的生活習慣。廣發證券的調研報告就發現,比如老齡化趨勢對康復機器人和陪伴機器人,生活節奏的加快對應家務機器人,情感冷漠對應情感機器人等,使得服務機器人領域也由可選項變為了必須項。
研發能力不斷升級
陳奇星也表示,目前長盈精密正在瞄準這一市場,希望通過產學研合作增加自己的實力。其已經與上海交通大學聯合成立了研究中心,聯合研究中心也將為公司在高端制造裝備,機器人和自動化的核心部件等方面提供方案,為公司產業轉型、完善工業4.0布局提供技術儲備和研究開發實力,并且加速長盈智能制造戰略布局的加速實現。“我們之前從事包括手機及移動通訊終端金屬結構件、壓鑄件等領域,現在希望通過新的業務轉型進入服務機器人,公司打算在交大旁邊設立一個中試基地,在其他周邊城市來做生產制造,實現產學研的一體化目標。”
雖然服務型機器人看似比工業機器人簡單,構造更為精巧、別致,但實際其所涉及的研究領域并不少。
從產業鏈上觀察就可以發現,其涵蓋了芯片、齒輪及傳感器等元器件廠商,也包括總裝、操作系統及云系統。另一方面,服務型機器人對應的行業眾多,大批量生產還尚未實現,像日本這類服務型機器人應用較多的國家,不少企業也處于虧損階段。一位醫用機器人公司負責人就告訴本報記者,一般來說一套有著完整服務能力的醫用機器人解決方案通常需數年時間才能開發完畢,這類機器人對醫院的各個環節都需徹底掌握,盡管最后可能會為醫院節省人力物力,但如果一開始制造商、需求方不能達成一致意見,可能這類項目就難以推行完畢。而這套醫用解決方案是否可用在另一家醫院中,還不能一概而論。
更重要的是,一些服務機器人本身提供的屬于軟性服務,部分追求高利潤、高產出的商家未必會選擇;反而是對于服務要求高、忽略短期業績目標的企業有可能選擇,“總體來看,服務機器人可能更適合家庭和醫用,這類場景在人性化、個性化需求目標上,更容易與服務機器人達成一致。”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