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又稱國內生產總值,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今日(1月19日),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5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67.67萬億元,同比增長6.9%。看到這里一般人可能并不懂這些數字是什么意思。不懂沒關系,這不,小編雪中送炭來了,在這里給大家講講這短短兩行字反應的一些信息吧。
中國2015年年度GDP出爐 為你專業解讀
開講前為了讓大家對GDP百分比有個概念,我們做個對比。2014年中國經濟總量大約10萬億美元,每降低1個百分點,就是少創造1000億美元,相當于斯洛伐克全年GDP總量。如果2015年經濟增速能達到10%,也就是新增1萬億美元,這個增量可以排在全世界第16名左右,相當于一個廣東省GDP的總量。這個數字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令人艷羨不已。
但是2015年中國GDP首度破7,創造了25年來中國GDP增速新低。對此小編引用了國家統計局的發文來講:據國家統計局發文介紹,這是中國GDP增速25年來首度回落到7%以下區間,但6.9%的數據與年初確定的“7%左右”的全年增速目標基本一致。國家統計局稱中國經濟2015年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的發展態勢。看到國家說一切都在他們的掌控中小編也就安心了,大家是否也跟小編一樣松了口氣呢?
另外根據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名義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這一速度高于同期中國GDP6.9%的增速。現在我們可以自豪的說,我們沒有給國家拖后腿,我們“跑贏”了GDP。
有小伙伴可能擔心介于中國國情,這些數據的真實性是否會大打折扣。為此,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在記者提問時做出正面回應。王保安稱,我們經常聽到有些機構和研究人員對中國GDP的一些評論。這里面兩種觀點都有,一種是說中國的GDP高估了,就像剛才這位記者提到的。也有另外一種觀點,認為低估了,有很多因素沒計算進來。
王保安為此給大家做了中國GDP核算制度科普講座。
GDP核算是黨中央、國務院很重視的一項工作,是統計工作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標志性的、窗口性的指標。黨中央、國務院要求要通過深化統計改革,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統計調查與統計核算方法,要把統計做實做準,要不斷提高統計數據質量。第一,中國GDP核算有扎實的、準確的基礎數據,有制度、體制和機制保障。所謂體制和機制保障,是指100萬“四上”企業是聯網直報,企業直接進入了國家統計局的聯網直報系統,直接報送數據,中間不存在有人干預或者修改數據的可能。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機制保證。
第二,我們有2萬多人的直屬調查隊,對經濟數據進行調查統計和核實,提高了數據的生產質量。與此同時,我們還與大數據企業進行合作,比如生產資料價格數據和卓創公司的合作。此外,每五年進行經濟普查,全國動員,地毯式地進行經濟社會發展數據的調查和統計。
第三,我們采用國際上通行的統計核算方法,并且全面借鑒了國際上GDP核算的先進經驗。去年我國正式采納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SDDS標準,可以說是更高水平上的“統計入世”。
第四,國際上的權威機構,包括聯合國統計委員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對中國的統計數據,尤其是對GDP核算是認可的,采用的也都是我們的數據。
講座最后,王保安也重點重申我們的統計數據核算的方法是與國際接軌的,機制是有保障的,而且數據的質量也有法律保障。做出如此正面的回應,我們也應該相信政府,所以大家也不必杞人憂天了。
最后,小編其時也想說中國2015年GDP年增速并不算低,要知道根據去年各國公布和預測速來看,美國2.5%、歐盟1.5%、日本0.6%,巴西和俄羅斯甚至是負4%。當然,我們也應該反省增速劃落背后的問題。在趕美超日的路上我們已經完成超日目標,但是美國作為世界第一經濟體,其2015年經濟總量大約為中國的1.7倍,差距當于1個德國 1個英國,任重而道遠。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