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對于ICT產業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互聯網 ”戰略正式成為國家戰略,“寬帶中國”建設進入關鍵階段,“提速降費”相關政策出臺并落地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如火如荼,智能制造、云計算和大數據戰略方興未艾。這一系列戰略和政策的推進都離不開信息社會和高速信息傳輸網絡的建設,更離不開光纖光纜這一信息時代物質基礎的建設。長飛是國內專注于光纖預制棒、光纖和光纜等相關產品制造的公司,2014年12月成功在港交所鳴鑼上市。近日,長飛光纖光纜公司副總裁張穆做客中國信息產業網,就長飛上市一周年的發展以及長飛未來的發展戰略進行了交流探討。
長飛持續深耕核業務 加快智能轉型升級
上市一周年:業績高速增長,夯實八大領域
自上市以來,長飛公司一直保持快速增長。據數據顯示,1-9月總收入為47.6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達14.7%;集團國內業務收入增長超過10%,海外業務收入增長超過20%。得益于業績上的良好表現,今年5月,長飛光纖光纜被納入MSCI(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全球小型股中國指數。
張穆介紹,近年來,伴隨著“寬帶中國”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國家三大電信運營商積極開展4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在政府推進“互聯網 ”戰略背景下,國內光纖和光纜市場需求不斷上升。面對市場機遇,長飛公司在上市元年借助資本力量,緊密圍繞既定的中長期戰略,一年來從全產業鏈、多工藝路線、國際化、相關多元化、產能布局、推動光纖預制棒反傾銷及質量公約、智能制造和品牌影響力建設八個方面展開了積極部署。
在上市一周年之際,張穆表示,長飛公司在過去二十幾年的發展中,已經在光纖、光纜和預制棒產業中取得巨大成功,可以稱之為長飛的第一次創業。但上市之后的長飛會在更加靈活快速的決策機制基礎上,經歷第二次創業,通過全面高速的產業布局,實現業績高速增長,并打造國內光纜、國內光纖和預制棒、國際業務、特種產品、有源光纜、綜合布線、網絡工程技術與服務七大業務板塊。
五年規劃:持續深化棒、纖、纜核心業務
對于未來市場格局的變化,長飛公司持樂觀態度,張穆預計明年的市場增速在10%到15%這一區間內。面對旺盛的市場需求,業內將出現光纖供不應求的局面,這也會促使不少廠家通過兼并重組實現對產能的調整。
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格局,張穆表示,從大局出發,制定長遠規劃依然必不可少。目前,長飛公司正在醞釀2016-2020年的五年發展規劃,規劃的中心思想是長飛將在光纖、光纜和預制棒這一領域繼續深化。具體來講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是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決策,加速走出去的步伐。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加快國內和國外兩部分的產能布局,在國內,2015年長飛在蘭州和長沙的兩個光纜生產基地已經奠基并加緊建設,在沈陽投資的生產基地已經投產;在國外,長飛與PT.MONAS在印尼成立合資子公司,長飛還在南非成立了控股子公司,初期設計光纜生產能力為年產量100萬芯公里。長飛同時加快了國際辦事處和國際業務團隊的建設,進一步提高國際市場的銷售能力,力爭實現國際銷售收入貢獻度達到20%到25%的水平。
第二是夯實長飛全產業鏈,2016年長飛在上游布局的云晶飛將全面投產,光纖涂料項目正式立項,在產業下游組建長飛智連,業務繼續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
第三是進一步加大多工藝路線的研發投入,長飛公司與荷蘭飛利浦公司合資引進了PCVD工藝,通過技術吸收、消化和再創新,已經全面掌握PCVD工藝。在此基礎上,今年長飛與日本信越達成預制棒合資項目協議,引進OVD工藝;公司自主研發的VAD已投入生產,并在2016年年底或2017年年初實現產業化生產。
張穆表示,通過五年規劃的制定和實施,長飛將深耕棒、纖、纜核心業務領域,在2017年實現100億銷售規模,在2020年實現長飛所有業務銷售額200億規模,在今明兩年中,做到光纖預制棒、光纖和光纜全部全球第一,實現“量”的戰略目標。同時,長飛會“質”、“量”兩手抓,在公司未來的五年規劃中將更加注重“行業領袖”這一“質”的目標的實現,適時探索更多領域的相關多元化發展,雙管齊下將長飛公司打造成為光纖界領域的世界級領袖企業。
智能制造:未來產業調整的重頭戲
從全球來看,雖然互聯網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商業奇跡,但不可否認的是,工業也正重新崛起,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在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等概念的炒作下,制造業正經受著新一輪“轉型升級”的洗禮,智能制造成為各企業發展的首選目標。通過智能制造技術和智能制造系統的應用,智能制造能夠優化管理決策、提高資源利用率、提升行業附加值,實現制造的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從另一個角度講,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未來中國發展的一個剛性指標,企業也需要通過智能制造來節能減排,實現綠色發展。
就國內而言,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發布,智能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智能制造”成為今后中國制造行業轉型的目標之一。在即將過去的2015年,中國光通信業在良好的政策指引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旺盛的市場需求帶動的是光通信行業的全線飄紅。但隨著政策紅利和市場潛力的充分釋放,深耕工藝、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成為行業的發展共識。作為傳統制造實業中的重要成員,光纖光纜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必然是智能制造。
張穆介紹,長飛積極響應《中國制造2025》,投入光纖的智能制造,成為了行業內唯一一個入選智能制造首批試點示范單位的企業。長飛主要依托于光纖制備國家實驗室,實現光纖制造的自動化、信息化,生產從大規模制造轉向大規模定制,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端到端解決方案,滿足互聯網 時代運營商建設高水平寬帶網絡的需求。同時,在新產品研發方面,長飛會繼續加大低損耗、大有效面積光纖產品的研發力度,期待在超低損耗、大有效面積光線產品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對于光通信產業而言,短期的供不應求和傳統光纖光纜產品總體產能過剩、利潤遭到壓縮的問題并存。光纖光纜企業紛紛將研發重點向超低損耗光纖光纜、特種光纜、海纜等產品和解決方案轉移,并且推出了一系列新產品和新服務,這都是邁向智能制造的必然選擇。張穆表示,作為行業的龍頭和試點示范企業,長飛會持續朝著智能制造的方向努力,并通過自身的努力帶動整個行業的智能制造水平的提高。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