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機器人,一個是風靡于唐代的馬球運動。當傳統運動遇上智能,誕生了新型運動項目——機器人馬球。這正是羅湖中學正在開展的新課程。
“騎”機器人打馬球 傳統體育課轉向智能化
記者走進羅湖中學的草坪球場,十幾名頭戴頭盔、腿著護膝的初中生正手持馬術球桿擊球。與普通馬球不同的是,他們并沒有騎馬,而是踩在一個高約60公分靈活移動的“機器人”上。這是隊員們正在進行機器人馬球訓練。
羅湖中學科研室主任朱立云告訴記者,學生雖然“騎”的是機器人,但是機器人馬球與普通馬球一樣,考驗的同樣是隊員們的擊球、守球、運球能力,而且需要團隊配合默契,攻防有序。并且機器人馬球是一項非常依賴于下肢的運動,更要求參賽者集個體的力量、平衡技術、團隊的協作意識、豐富的技戰術于一體,是一項魅力十足的智能化競技類體育運動,“非常受學生的歡迎”。憑著興趣和努力這一支年輕的機器人馬球隊在在2015年9月15日第一屆全國機器人運動大賽中拿到了第四名的好成績。
以科技手段,從傳統體能上的競技轉向智能化的把控力競技,羅湖中學機器人馬球以全新的運動方式詮釋智慧化校園時代的“科技 運動”理念。而這,僅僅是以“智慧校園”為代表的信息化教育的縮影。
老師“云”備課
告別了白天運動場的熱鬧,入夜電腦前,同樣是語文老師的朱立云正伏案準備著第二天的教案。這時,電腦顯示屏刷新了一個頁面,一系列題目跳入朱立云眼簾,每道題目后面還跟著一系列數據:完成人數、正確率、出錯率……這些數字代表著他班級的學生剛完成他布置的預習任務。梳理完這些數據,朱立云心里就有譜了:“你看,這個知識點就要明天重點講解。”朱立文指著做錯最多的那道題對記者說。
短短的幾分鐘,讓朱立云胸有成竹地“猜”出學生“哪里不懂”的“神兵利器”,正是羅湖中學用3年光陰傾力打造的“智慧云教育平臺。”
“我們老師會把第二天要講的內容做成學習任務單上傳至智慧云教育平臺,學生通過平臺做好學習單上的預習和測試。平臺會根據學生的測驗成績總結出易錯點和難點,反饋給我們,以供第二天重點講解。”朱立云說,“這樣一來,對于學生不懂的問題,老師就能做到‘早知道’。大大提高了老師的備課效率,做到有的放矢。”
其實,早在3年前,羅湖中學校長曾挺宇就已經提出了平臺的設想并著手開展行動。經過3年的不斷完善,終于形成了現在以“網站 內部管理平臺 APP”為主要模式的“智慧云教育平臺”。
智慧云教育平臺的作用不僅限于預習。教師和家長還可以通過平臺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他們拿著IPAD在走廊走一圈,就能把學生上課的表現情況記下來,最終會以學分的形式記錄到學生的個人檔案里面。”朱立云表示,“我們就是要通過信息化技術,打造一所沒有‘圍墻’的學校。”
小班牌里的大數據
對于學生來說,校園是孩子們的另一個“家”。從某種程度來說,學生的幸福感是衡量其教育教學的重要標準之一。作為深圳“智慧校園”之一,羅湖區錦田小學獨具匠心,利用信息技術為師生打造了不一樣的幸福感。
走進錦田小學,最吸引人眼球的無疑是每個班門口的電子顯示屏。這是一個長約1250px的可觸式電子屏,主頁左側是錦田小學的簡介,右側是所屬班級的校園生活。點進去,每個班都不一樣,通過照片、視頻、音頻記錄著這個班每個孩子的精彩瞬間。手指輕點,有學生上課的認真,有操場奔跑的活力,有合唱比賽的團結還有和老師一起游戲的快樂……小小的班牌里儲存了師生們美好的回憶和青春歲月。
錦田小學信息技術中心主任陳興祥介紹,班牌不只是回憶“存儲器”,更是學生學習的“查缺表”。
因為校園各角落都連接了無線wifi,學生課上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利用電子班牌查缺補漏。同時,作為少數在學校內部設立信息技術中心的校園,錦田小學抽調專人記錄孩子們在校園的成長瞬間,并制作電子成長記錄包,待其畢業時以光盤的形式送給孩子們。“這些校園生活的點點滴滴是孩子們最珍貴的畢業禮物。”深圳市錦田小學校長薛端斌告訴記者,“學校開展新生活教育,就是為了讓孩子們快樂成長,給他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除此之外,錦田小學在教學大綱規劃的國家課程的基礎上,匠心獨運地把《信息與生活》、《SCRATCH趣味游戲編程》、3D打印等內容加入到校本課程之中。新課程帶來的新鮮感讓孩子們新奇不已,學習興趣格外濃厚。走進3D打印課堂,入眼的盡是學生們利用3D打印機親手做出來的小物件,筆筒、書架、相框、杯子等,新奇的、實用的、藝術的……琳瑯滿目,活脫脫一個藝術展覽館。一位對3D打印入了迷的孩子指著一部打印機興奮地向記者介紹:“這個3D打印機可以打印出你喜歡的東西,而且它非常神奇。”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