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的進程中,融合才能使不同制式雙贏。TD-LTE與FDD-LTE不是非你即我的敵對競爭關系,而應是攜手共進、相互借鑒、優勢互補的關系。
截至今年7月底,國內4G手機出貨量超過5000萬部,4G用戶近1400萬戶。可以說中國4G發展開局良好。
經歷數月的建設發展,國內產業界亟需開展一次全面的交流,總結過往并共商未來發展。恰逢其時,2014 LTE網絡創新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會議探討了LTE產業發展策略、商用進程、解決方案和前沿技術等話題。與會專家深入分析了當前國際、國內LTE網絡建設形勢與面臨的挑戰,從全方位的角度提出了以創新為抓手的切實可行的網絡融合發展思路。
融合的不只是網絡
無線通信標準發展到今天,制式間的差異越來越小,統一成為發展趨勢。網絡融合不斷被提及,在一輪輪的探索與試驗之后,業界漸漸形成一個新的共識,大智移云時代下的移動通信不只是網絡融合那么簡單,需要融合的還有很多方面,頻率、業務甚至是理念也需要跨界融合。
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在研討會致辭中表示,移動通信的進程中,融合才能使不同制式雙贏。TD-LTE與FDD-LTE不是非你即我的敵對競爭關系,而應是攜手共進、相互借鑒、優勢互補的關系。聞庫認為,要推動未來LTE的發展,產業界應該在融合方面多下工夫。
網絡融合、應用融合和頻率融合是聞庫提到的全面融合理念的典型詮釋。TD-LTE與FDD-LTE的融合趨勢是在標準制定之初就可以預見的,“不獨立于世界通信系統之外”是中國產業界始終秉持的理念。融合組網可以實現優勢互補、節省部署成本,同時也可以更好的統籌產業資源,有利于產業規模的擴大。
聞庫還提到,OTT企業的創新業務,例如微信、微話等對傳統的運營商業務和商業模式形成了沖擊。為了應對挑戰,運營商也在進行著“自我革命”,也都推出了應用商店和一系列原創應用。但是用戶每天常用的應用數量非常有限,所以應用也要融合,要把握以用戶為中心的原則來發展移動應用,這樣才能實現移動互聯網業務和4G服務市場的長期健康的發展。
LTE時代是頻率為王的時代,提升頻譜效率也是業界制定TD-LTE標準的初衷。聞庫建議產業加強研究TDD、FDD各種頻率的聯合使用,讓頻譜效率得到充分發揮。尤其是TD-LTE與FDD-LTE的多流聯合傳輸技術,可以打破頻譜壁壘,提高頻率利用率。
時至今日,可以說TD-LTE與FDD-LTE融合發展在國內已經成為共識。中國電信技術部副總經理沈少艾表示,TD-LTE和FDD-LTE分別在廣覆蓋和容量上有各自的優勢,多頻多模的操作和容量的受限是現在主要的問題,但是網絡融合技術發展超出了預期,綜合考慮運營商的頻率資源情況,網絡融合發展的趨勢將更加明顯。
對此,中國移動技術部副總經理魏晨光也表示贊同,她認為未來幾年流量需求的增長,可能造成LTE頻率資源的枯竭。近幾年,在國內及國際運營商的推動下TD-LTE與FDD-LTE已經實現了標準融合、產品融合和產業融合,全球主要的系統設備商,都在積極開發共平臺的系統設備產品,這正是TD-LTE和FDD-LTE兩者融合發展趨勢的體現。
LTE的創新課題
LTE作為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從理論到實踐,有著不計其數的環節可以通過技術創新來優化,很難簡而言之,但是產業專家卻可以直擊要害,道出紛繁復雜中的真正關鍵。
●以始為終的設計能力
目前,運營商在進行網絡設計的時候,一般的流程是這樣的:由設計院提供一組比較粗放的參數,運營商根據參數去建設一張粗放的網絡,然后經過半年到一年的反復優化調整,使網絡具備較好的通信服務能力。
然而,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周建明認為這是一種巨大的浪費。他表示,網絡設計的要義在于把很多系統的硬參數,通過優化設計提供給運營部門去組建網絡,同時把眾多的業務軟數據,通過大型計算工具計算優化后提供給運營部門去預置在網絡中,這樣能夠盡快形成一張質量比較好的網絡。
周建明指出,這種“以始為終”的設計過程要考慮很多因素,包括系統內、系統間的干擾和抑制,還需要綜合分析業務密度等因素,最終才能完成一個優化的設計方案。
●多網協同能力
魏晨光表示,LTE的網絡建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完全覆蓋之前需要借助已有的網絡進行承載語音業務。此期間網絡協同機制很重要,多張網絡大規模的升級,參數配置集中化非常重要。通過創新做好多個網絡之間協同,不僅是基本業務的需要,更是提升管道架構的需要。
對此,周建明表示,網絡協同相關的工作非常重要,而且需要在網絡設計階段就重點考慮。如果多系統間本身具備協同工作的能力,但是在設計之初在這方面沒有充分考慮,那么實際的網絡運營部門也無法真正的充分發揮網絡的協同能力。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設計過程要有所創新,要完善系統間的干擾排查手段,包括對所規劃網絡的干擾分析和進行網絡公眾評測等。
●思維的華麗轉身
中國聯通采用的2G、3G標準都是國際主流,然而出于全局考慮,中國聯通已經停止了對2G的投資,而產業界在LTE的大潮中,也漸漸減少或停止了對WCDMA繼續演進的研發。從國際經驗來看,LTE牌照一般是3G市場份額超過60%的時候發放,而事實上中國是在3G份額不到30%就發放了LTE牌照。這反而讓沒有更新換代困境的中國聯通在布局上很難實現華麗的轉身。
這是中國聯通當前的困局,然而國內各運營商發展到今天,導致困難重重的原因雖不盡相同,但其深層次的本質卻是相同的。“去電信化”的概念產生已久,其被業界認為是運營商完成自我救贖的必然選擇,是思維的根本轉變。
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無線技術首席專家馬紅兵表示,運營商要學習互聯網企業“輕資產”的思維,實現運營商由重資產向滿足業務需求的軟能力方向轉型。軟能力方向就是要使運營商的網絡智能化、網絡可定制化、網絡可自我修復和優化。同時,結合大數據的分析、采集,運營商才能更好的應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巨大挑戰。
■聲音
TD-LTE與FDD-LTE不是非你即我的敵對競爭關系,而應是攜手共進、相互借鑒、優勢互補的關系。
----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
運營商要學習互聯網企業“輕資產”的思維,實現運營商由重資產向滿足業務需求的軟能力方向轉型。
----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無線技術首席專家馬紅兵
如果網絡設計部門能提供非常準確的軟、硬參數數據給業務部門,那么將大幅度縮短后期優化周期。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周建明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