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術在醫療行業的應用現狀增材制造技術的本質特征決定了其可以快速、高效、準確地再現三維計算的模型。從醫療行業的特性來看,3D打印與醫療行業“天然匹配”,為此市場大多看好3D打印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Wholers報告中指出,3D打印技術已經在醫用模型、外科手術以及手術導板、骨科植物物等領域有了廣泛應用。醫療3D打印的關鍵技術是3D建模。
醫療領域3D打印產業化發展前進廣闊
非生物3D打印非生物3D打印的原理相對較為簡單,所需材料也相對易得,因此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已經比較廣泛。大多產品可歸于醫療器械的范疇,多數應用于個性化假體的制造、復雜結構以及難以加工的醫療器械制品等。非生物3D打印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有:(1)材料的缺乏與醫療設備技術的落后;(2)打印精度與速度存在沖突;(3)3D建模技術與醫學知識的分離。
生物3D打印生物3D打印是基于活性生物材料、細胞組織工程、MRI與CT技術以及3D重構技術等而進行的活體3D打印,其目標是打印活體器官。目前的生物3D打印大多處于實驗室階段,且國內外已經有了一些研究成果,大多現有成果都是關于簡單生命體或是細胞組織的打印。目前來看,生物3D打印仍處于研究初期,目前對于材料、打印方法、組織結構、基因科學等的研究還遠遠不能支撐活體生物器官的打印,上述各技術組成部分基本都處于獨立研究階段,尚未呈現一個產業鏈條的研究機制。
醫療3D打印的產業化之路3D打印醫療產品適合走產業化發展道路,雖然當前產業化之路并不明朗,但若找到合適的切入點,還是十分具有有發展前景的,合適的切入點包括三個要素:即生產的可行性、產品的可替代性與相當的市場規模。
經過調研我們發現已經有企業找到了比較明晰的應用方向,并且十分具有發展前景:一是藥物篩選,二是體內植入物,如可吸收血管支架。
醫療3D打印的產業化之路目前3D打印在醫療領域已經取得了不少令人可喜的成果,但生物3D打印正處于并可能長期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產品研發到面市的過程也十分漫長,3D打印在醫療行業中的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但同時一定不會因為存在這些困難而駐足不前。無論最終器官打印的夢想是否能實現,人類對生命科學的探索都不會停止。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