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十件大事之首,2015年5月8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國人關注、世界矚目。這一未來10年引領制造強國建設的行動指南和未來30年實現制造強國夢想的綱領性文件,《中國制造2025》全面開啟了中國制造由大變強的復興之路。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總攬國際、國內發展大勢,站在增強我國綜合國力、提升國際競爭力、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中國制造2025發布為工信部2015年十件大事之首
制造業興衰深刻影響競爭格局
制造業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主導力量,同時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實踐證明,每一次制造技術與裝備的重大突破,都深刻影響了世界強國的競爭格局,制造業的起伏印證著世界強國的興衰。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重要關口,制造業發展的水平和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要實現我國經濟發展換擋不失速,推動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重點、難點和出路都在制造業。
2015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考察工業和信息化部時指出,工業制造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實現發展升級的國之重器。當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在致力加快再工業化和工業化進程,我國經濟要頂住下行壓力,度過新舊產業和發展動能轉換接續期,必須堅持走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之路,順應互聯網等新技術和產業變革新趨勢,打造中國制造新優勢,為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強大支撐。
過去的一年中,工業和信息化部面向全球競爭制高點大力實施制造強國戰略,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推動組建了國家制造強國領導小組和戰略咨詢委員會,指導發布了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有序制定“X”實施方案,啟動建立了《中國制造2025》任務落實信息化管理平臺和制造強國基礎大數據平臺。與此同時,地方和企業積極響應、主動對接,出臺了系列推進方案和配套措施。此項工作瞄準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等關鍵環節,為提升綜合國力,應對經濟變化帶來的深刻影響,對推動制造業實現由大變強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
創新是制造業發展的主引擎
建設制造強國是一項國家戰略,也是一項系統工程。這其中,必須牢牢堅持創新驅動。創新是制造業發展的主引擎。我國制造業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不完善、產業共性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主體缺失等問題突出。建設制造強國,必須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中心環節,加快建設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打造有利于創新的制度環境,促使我國成為全球創新的引領者。
要堅持質量為先。高質量是制造業強大的重要標志。近年來,中國制造的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不斷提升,但產品檔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領軍企業發展不足等問題依然突出。建設制造強國,必須把質量品牌作為生命線,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完善政策法規體系、技術標準體系、質量監管體系、先進質量文化,加強質量技術攻關和自主品牌培育,叫響“中國質量”,打造“中國品牌”。
要堅持綠色發展,全面推行工業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堅持結構優化,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躍升,大力發展高端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大中小微企業協調發展,持續優化產業布局,走提質增效的發展道路。還要堅持人才為本,變人口紅利為人才紅利,走人才引領的發展道路。
夯實根基方能行穩致遠
當前,中國制造業面臨的國際環境錯綜復雜、瞬息萬變。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等重要領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發新一輪產業變革,將對全球制造業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并逐漸改變全球制造業的發展格局。這無疑將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帶來挑戰,但也給我國的制造業發展帶來重要機遇。
對此,我們要繼續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大文章。全力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推進行業生產設備的智能化改造,促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新技術在企業研發、制造、管理、服務等全流程和全產業鏈的綜合集成應用,提高精準制造、敏捷制造能力,做精做強傳統產業。
同時,加快發展智能制造,推動智能核心裝置的深度應用和產業化,構建自主可控、開放有序、富有競爭力的智能制造生態系統,積極打造數字化車間、智能化工廠,提升制造裝備和產品智能化水平,讓新芽長成大樹,做大做強高端產業。大力發展新型信息消費,培育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打造充滿活力的創業創新生態系統,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堅持自主研發和開放合作并舉,加快建立現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推進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通信業轉型發展,健全網絡和信息安全綜合保障體系,為推動兩化深度融合、建設網絡強國提供基礎支撐。
建設制造強國是一項長期任務,任重而道遠。當前,我們需要克服三期疊加影響的壓力,夯實根基、行穩致遠。實施“中國制造2025”,打好短期政策與長期戰略的組合拳,不僅有利于鞏固制造業這個優勢和支柱,增強中國制造的長跑耐力,而且將激發釋放市場活力,培育和催生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增長極,推動實現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為“十三五”的開局奠定良好基礎。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