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送是結合智能化設備,如在安卓智能手持終端PDA上集成了所有的貨物掃描操作,后臺獨立提供貨物追蹤、管理及問題件處理,以及收派件信息下載上傳及查詢。通過與物流快遞公司的其他業務系統進行數據交換,達到對貨物流、信息流及資金流的有效管理。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術,使物流系統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維,感知,學習,推理判斷和自行解決物流中某些問題的能力。
在讓網絡訂餐成為新的用餐方式之后,網餐平臺開始用更多的技術手段影響著古老的餐飲行業。11月21日,餓了么攜手百度外賣召開“未來物流”戰略發布會,在向公眾展示其“未來物流”戰略的同時,還推出了解放送餐小哥雙手的智能耳機模塊系統以及送餐機器人和無人機等“外賣黑科技”,而智能調度系統則會更好的優化配送過程,有望讓因送餐延遲在電梯中哭泣的外賣小哥不再出現。
餓了么CEO張旭豪在演講中表示,過去的10年,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的普及,為線上線下融合搭建了非常好的基礎。目前,每天有幾千萬人使用移動互聯網,并由此體驗其帶來的生活便利性。而在餓了么平臺,包括醫藥、生鮮、同城快遞等非餐訂單也高速發展,這些對即時性要求更高的服務,已經成為即時配送延展的領域。足夠豐富的場景,產生海量的數據,更好的利用這些數據,就能更好地融合線下,更好地組織、優化上游的供應鏈,讓整個大數據、人工智能成為未來消費場景、優化、提升的可能。
外賣領域的配送發展過程,第一階段是商家自配送階段。第二階段是,外賣平臺的崛起和參與配送。在張旭豪看來,在人工智能的推動下,即時配送即將迎來第三個階段。
他表示,據2017年前三個季度的數據統計,全國快遞數量大概是274億件,同期即時配送的市場訂單接近50億單,相當于整個傳統物流18%的業務量,但是整體的增長速度是傳統快遞的兩到三倍。未來,即時配送的單量會越來越大,但人力資源不可能持續提高、增加,所以技術的創新,成為提升效率的關鍵。
張旭豪表示,未來10年,人工智能和OMO(Online Merge Offline)是互聯網行業乃至社會經濟發展的兩大機會點,即時配送是其中最大的應用場景之一。人工智能和OMO的浪潮,將推動即時配送發展成繼商家自配送、勞動密集型配送平臺后的“3.0形態”——技術密集型配送平臺。
對于“外賣小哥在電梯急哭”等新聞的出現,餓了么“方舟智能調度系統”負責人李佩則表示,得益于深度學習與多場景智能適配分單,現在的餓了么智能調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聰明,不僅能對出餐時間、騎手計劃、未來訂單負載等基本參數進行精準預測,更能學習專家調度員的改派行為,并結合訂單峰谷、冷熱食品、新老騎手等特殊場景優化調度指令。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