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聽網友說中國機床對比美國、德國、日本十分落后,嚴重制約工業發展。然而,我國的機床工業其實并沒有網友想象的那么差,中國的數控機床到底處在世界上什么水平?那些所謂的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控機床,有多少外國技術?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中國機床。
2017機床行業形勢
從大環境看,2017年我國機械行業前三季度運行形勢好于預期,增速高于預期的同時,運行質量有所提高。針對機床工具行業,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分析,我國機床工具行業前三季度產量方面:金切機床57.81萬臺,同比增幅7.49%,其中數控機床18.91萬臺,同比增幅0.49%;金屬成形機床23.84萬臺,同比增長0.69%,其中數控機床2.13萬臺,同比增長15.51%;機床數控裝置18.55萬套,同比增長33.82%;金屬切削刀具75.18億件,同比增幅17.58%。
從這一組數據來看,今年我國機床行業形勢整體向好。機床工具產量整體增速較快。但是好產量不一定意味著好質量,更不一定代表了我國機床制造水平。所以無論是唱好還是唱衰,大家都且先放下,不如看看外媒的評價。
外媒評價
上圖是歐洲機床行業聯合委員會(CECIMO)幾年前的一份報告,明確說明歐洲機床產業的主要競爭者是日本和臺灣。日本與歐洲處于同一水平。對中國機床的評價是廉價優勢且技術實力逐漸提升,但并非主要對手,目前還不在一個檔次上玩。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現在這個評價仍然是中肯的。
其實行業內對于這種看法還是比較認可的,日本、歐美等國家地區,機床制造在技術和發展上,都領先于中國。但以此界定中國機床機床發展水平,亦有失公允。畢竟“有差距”和“差幾年”是兩個概念。筆者又找來了一些網友的看法,看看他們是這么說的。
蓬勃發展的機床行業
2016年,中國數控機床市場規模已達到1862億元,到2020年我國數控機床行業的資產規模將超過2700億元,行業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機床工具行業2017年上半年進出口116.7億美元,比2016年上半年(以下簡稱同比)增長6.52%。其中進口65.48億美元,同比增長4.13%;出口51.23億美元,同比增長9.73%。進出口逆差14.25億美元,較之前也有長足的進步。
從上面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我國機床發展穩步有升,前景廣闊。雖然中國機床制造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但這份數據,也是給了我們一劑強心劑,中國機床的未來,也未嘗不能期待。
不只是機床行業,總體來看,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在科技創新能力、資源利用效率、產業結構水平等方面與美、日、德等制造強國相比還存在比較大的差距,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的任務緊迫而艱巨。但是一時的差距不是永遠的差距,沈陽機床i5系統的發布、大連光洋高端精密制造的創新,都證明我國具備向高頂尖技術領域發展的能力。“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期待國產機床春天的到來!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